烘热汗出、痛、郁、舌红苔薄

【医家】何嘉琳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烘热汗出、痛、郁、舌红苔薄、阴血不足、胆囊炎、脉细弦、目昏、头昏乏力、头昏目眩、心烦易怒、阴虚肝旺、肝阳上亢、阴液亏损、高血压、低血压、泻火、不寐、心悸、流产、肝火、妊娠、
【内容】
杨某,女,53岁,已婚。
初诊:2003年1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大产1胎,人流2次,自2年前绝经之后,常感烘热汗出,头目昏眩,夜寐难以入眠,伴心烦易怒、胁下疼痛。有“高血压”、“胆囊炎史”。
诊查:刻诊烘热汗出阵作,头昏目眩,心悸不寐,右胁下疼痛。测血压:150/90mmHg。脉细弦,舌红苔薄。
辨证:阴虚肝旺。
治法:养阴清肝。
处方:生地10g葛根30g龟板10g天冬12g淮小麦30g泽泻10g丹参15g赤芍10g天麻10g杞子15g生石决明18g钩藤5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黄药子6g郁金10g 10剂
二诊:2003年2月10日。服上药后烘热汗出明显减轻,仍感头昏乏力,夜寐欠宁,右胁下隐痛已除,测血压140/85mmHg。脉细弦,舌红苔薄,再拟养阴滋肾清肝。
处方:生地12g葛根30g龟板10g天冬12g赤芍10g天麻10g丹皮参各15g合欢皮10g杞子15g龙齿30g生白芍15g怀牛膝15g生石决明18g夜交藤15g甘草5g 10剂
三诊:2003年3月3日。药后烘热汗出、头目昏眩已愈,夜寐转安,测血压140/80mmHg。药已见效,再宗前意以善其后。
处方:生地12g天冬10g龟板10g葛根30g黄芪15g丹皮参各15g赤芍10g杞子15g龙齿30g生白芍10g怀牛膝15g合欢皮10g淮小麦30g夜交藤15g甘草5g 10剂
按语:该患者经历了妊娠生育流产及数十年的经血损耗,原本就阴血不足;加之肾气渐衰,天癸已绝,肾之阴液亏损而不能涵养肝木,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肝火偏旺,肝阳上亢的状态。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治疗应以滋阴补肾为主,保存体内不足的阴液,达到调和阴阳、平肝潜阳的目的。药用生地、天冬、葛根、杞子、龟板等养阴滋肾,其中葛根为养阴清热之佳品。现代药理证明葛根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适合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妇女应用;龟板除了养阴之外还兼能平肝潜阳,取其一药两用之意。斟加生石决明、生白芍、天麻、泽泻、钩藤清肝泻火,降低血压;兼有胆囊炎用金钱草、黄药子、郁金疏肝利胆。二诊右胁下隐痛已除,而夜寐仍不宁,故原方去金钱草、黄药子、郁金改用龙齿、合欢皮、夜交藤重镇安神。三诊药已见效,故守原方出入而收全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