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血亏虚、心慌、积、
【医家】张锡君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心悸、气血亏虚、心慌、积、痛、痹、面色无华、风湿骨痛、肝气郁结、关节疼痛、静脉曲张、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瘀血凝滞、心阳不振、气结血瘀、舌质淡、舌苔白、风湿痹、关节痛、脉痹、胁痛、拒按、脉细、压痛、肿瘤、风湿、短气、郁、
【内容】
张某,女,7岁。
初诊:1973年7月7日。
主诉及病史:1973年2月开始心累心跳,精神委靡,面色苍白,同时伴关节疼痛。7月后自觉胁痛,心悸加重,右胁下有一包块,约鸽蛋大,压痛不移。经几处医院检查,诊断为“肝脏肿瘤”,故请张老会诊。
诊查:肝右叶鸽蛋大包块、疼痛拒按,心悸气短,精神委靡,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舌下静脉曲张,舌苔白,脉细。
辨证:此为风湿内侵,搏于血脉,日久不愈,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肺痹阻,心气被抑,心阳不振,而发心悸。邪郁于内,脏腑失和,气血亏虚,肝气郁结,气结血瘀,日渐成积,而发肝癥。为心悸兼癥块。
治法:气血双补,养心通痹,疏肝通络,消癥散结。
处方:菌灵芝30g(先下2小时)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0g当归10g丹参15g桑枝30g青皮10g老鹳草15g排风藤30g 30剂三七粉15g,琥珀粉15g,共研细末,分成30包,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送服;珍珠层粉60g,每次1g,每日3次;豨桐片2瓶,照说明服。
四诊:8月5日。服药后心悸、关节痛减轻,故遵上方之意续服。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大枣15g当归10g生地15g远志6g桑枝30g佛手10g三棱8g莪术8g丹参15g排风藤30g胚宝片每次3片,每日3次;风湿骨痛丸,照说明服。
八诊:9月8日。上方为基础,略有加减,连续服药30剂,包块显著减小,精神亦好转。辨证同前。
处方:菌灵芝15g(先下2小时)太子参30g黄芪30g麦冬15g玉竹15g当归15g丹参15g海藻15g昆布15g(洗)生牡蛎18g(先煎)柴胡10g陈皮10g排风藤30g五香丸,蜂乳。
十二诊:10月13日。包块基本消失,精神进一步好转。守上方再进药30剂。另予三七粉15g,琥珀粉15g,二味共研细末,分成30包,1日2次,每次1包,冲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二药交替服。
十三诊:11月24日。包块完全消失,肝区不痛,心累心慌明显好转,纳食增加,二便如常。
复查:肝右叶腋前包块消失,肝仍能触及。超声波:肝肋下1.5cm,剑突下3cm。血沉:16mm/h。应继续补益心脾,佐以理气活血,巩固疗效,宜以蜜丸缓图收功。
处方:菌灵芝60g黄芪60g党参60g白术40g茯苓40g炙甘草10g桂圆肉60g枸杞120g黄精60g丹参60g熟地120g女贞子120g黄荆子120g共研细末,加蜜为丸,每丸重9g,1次1丸,每日3次。1976年5月随访,诸症未见复发,自觉无异常。1978年再次随访,身体健康如常。1980年9月20日第3次随访,患者已14岁,上初中三年级,学习生活正常,参加运动会长跑比赛亦无心累心慌。
按语:此案心悸兼肝癥,先由风湿痹证迁延不愈,沿肌肤经络内入脏腑,脏腑失和,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畅,络脉痹阻,瘀血凝滞而成。肺主气,心主血脉,气血不畅,凝滞于心胸则出现心悸短气。肝主疏泄而藏血,气血不畅,凝滞于肝,日渐成积,则成肝癥。此案虽有肝癥之重症,但张师认为是气血亏虚之心悸发展而成,治疗应抓住气血亏虚这个主要矛盾,双补气血,使气血畅通,再佐以疏肝通络、消癥散结之品,运用煎剂、散剂配合治疗,病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