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木乘土

       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本脏现症。
        肝厥犯胃入膈。(肝胃)
           半夏 姜汁 杏仁 栝蒌皮 金铃子 延胡 香豆豉 白蔻
       (三三)情怀不适。阳气郁勃于中。变化内风。掀旋转动。心悸流涎。麻木悉归左肢。盖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饮酒中虚。便易溏滑。议两和肝胃。
           桑叶 炒丹皮 天麻 金斛 川贝 地骨皮
        脉左数。右濡。气塞心痛。养胃平肝。
           半夏 茯苓麦冬 柏子仁 川楝子 青橘叶
       (五一)脉弦。胃脘痹痛。子后清水泛溢。由少腹涌起。显是肝厥胃痛之症。
           吴萸(五分) 川楝子(一钱) 延胡(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木(五分) 高良姜(一钱)
       (二九)脉左弦。右涩。中脘痛及少腹。病在肝胃。
           川楝子 青皮香附 小茴 茯苓 南枣
       (三二)舌白恶心。液沫泛溢。病在肝胃。当通阳泄浊。
           吴萸(七分) 干姜(一钱) 姜汁(三分) 茯苓(三钱) 南枣(一枚)
       (三八)此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呕吐膈胀。开怀谈笑可解。凝滞血药。乃病之对头也。
           延胡 川楝子 苏梗 乌药 香附豆蔻
       (四三)胃脘痛。高突而坚。呕清涎血沫。滴水不能下咽。四肢冷。肌肤麻木。捶背脊病势略缓。此属肝厥犯胃。
           开口吴萸 金铃子 炒延胡 生香附 高良姜山楂
        脉左弦。少寐。气从左升。泄肝和胃。
           生左牡蛎(五钱) 川楝子肉(一钱) 化州橘红(一钱半) 茯苓(三钱) 泽泻(一钱)
        脉缓。左弦。晨倦食减。在土旺之候。急调脾胃。戊己汤去甘草加谷芽。
       (五六)曲运神机。心多扰动。必形之梦寐。诊脉时。手指微震。食纳痰多。盖君相动主消烁。安谷不充形骸。首宜理阳明以制厥阴。勿多歧也。
           人参 枳实 半夏 茯苓 石菖蒲
        通补阳明和厥阴。
           人参 茯苓 半夏 高良姜 吴萸 生白芍
       (四一)肝逆犯胃。脘痛腹鸣。气撑至咽。
           川楝子 桂枝木 淡干姜 川椒 生白芍 吴萸 乌梅 茯苓
       (五二)操家。烦动嗔怒。都令肝气易逆。干呕味酸。木犯胃土。风木动。乃晨泄食少。形瘦脉虚。先议安胃和肝。
           人参 半夏 茯苓 木瓜 生益智 煨姜
       (二三)据说气攻胁胀。春起秋愈。此内应肝木。饱食不和。肝传胃矣。
           焦白术 半夏 柴胡 枳实香附 广皮干荷叶汤泛丸。
        目微黄。舌黄。烦渴胁肋板实。呼吸周身牵掣。起于频吐食物痰饮。即胸脘痛胀。此肝木犯胃。诸气痹阻。虽平昔宜于温补。今治病宜通气分。
           半夏(一钱半) 广皮白(一钱) 大杏仁(十粒) 白蔻仁(八分) 川楝子(一钱) 炒延胡(一钱) 生姜(五分) 土栝蒌皮(一钱)
           又 心中懊恼噎痛。气分热痰未平。用温胆法。
           竹茹(一钱炒黄) 炒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半) 枳实(一钱) 桔梗(八分) 橘红(一钱) 生姜(三分)
       (十三)癖积。是重着有质。今痛升有形。痛解无迹。发于暮夜。冲逆。欲呕不吐。明是厥气攻胃。由恼怒强食。气滞紊乱而成病。发时用河间金铃子散。兼以宣通阳明凝遏可愈。
           金铃子|<<<<<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