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病的发病年龄在35~48岁,男女比例为3.6~8:1。
肝硬化代偿期属中医“积聚”范畴。其失代偿期有腹水者则属“臌胀”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中医学认为与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感染虫毒,以及黄疸、胁痛迁延不愈有关。病位在肝、脾、肾。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代谢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分型 1.气滞湿阻证: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胁下痞胀疼痛,纳食减少,食后胀甚,嗳气,倦怠肢重,或有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
2.水湿内停证:腹膨大如鼓,按之坚满,脘闷纳呆,恶心欲吐,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弦细或弦缓。
3.肝脾血瘀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腹中肿块;面颈胸臂可见赤纹血蛛,面色晦暗唇紫,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4.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入夜尤甚,面色苍黄,畏寒肢冷,脘闷纳呆,腰膝酸软,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淡紫,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急,青筋张露,形体瘦削,面色晦滞,唇干口燥,潮热心烦,可有鼻衄牙宣,尿少。舌红绛,苔剥少津,脉弦细而数。
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治法]疏肝理气,燥湿除满。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腹胀甚可加
木香、
槟榔;胁下胀痛明显加
青皮、
郁金、
川楝子;泛吐清水加姜
半夏、
干姜。
2.水湿内停证
[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方药]胃苓汤加减。如寒湿证候明显,可改用实脾饮。若气虚明显,可重用
黄芪、
白术。若腹水量大难消而体质尚实时,可酌情配用
牵牛子粉或禹功散(
牵牛子、
小茴香)吞服,或用
甘遂末逐水利尿以消顽水。
3.肝脾血瘀证
[治法]化瘀通络,活血利水。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若腹胀明显,加
沉香、炒
莱菔子;脾大明显者,加服
鳖甲煎丸;有出血倾向者,加服
三七粉、
白及粉或云南白药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温肾,通阳利水。
[方药]偏于脾阳虚者,用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偏于肾阳虚者,用济生肾气丸。
若食后腹部胀满甚者,酌加
木香、
砂仁、
厚朴;肾阳虚较重者,酌加
胡芦巴、仙灵脾、
巴戟天、
仙茅;腹壁络脉显露有血瘀者,可加
丹参、
赤芍、
三棱、
莪术。
5.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利水。
[方药]一贯煎加减。若神志异常,可加鲜菖蒲、
郁金;潮热起伏者,加
银柴胡、
地骨皮;津伤渴甚者加
知母、
天花粉、
阿胶(烊化);神昏者,急用安宫
牛黄丸以凉营清热开窍;出血甚者,用
大黄末或
三七粉止血;气随血脱者,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
经验方 1.夏德馨方
[功效]利水消肿。
[药物组成]内服方:生
薏苡仁、
车前子(包)、
白茅根、
丹参、生
鳖甲(先煎)、生
牡蛎(先煎)、
石斛各30克,炙
鸡内金、
麦芽各12克,
青皮、
陈皮各6克,
泽泻20克,
茯苓9克,
太子参15克。外敷方:
甘遂末6克,
肉桂9克,车前草30克,
大蒜头两枚,
葱白一撮。
[用法]内服方,随证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外敷方,捣烂成末,加水调敷脐部热熨。每日更换一次,5天为一疗程。
2.下瘀血汤
[功效]活血化瘀。
[药物组成]
大黄、
桃仁、 虫加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3.
茯苓导水汤
[功效]补益正气、攻遂利水。
[药物组成]
大腹皮、大腹子各10克,橘皮24克,
砂仁10克,
木香10克,
茯苓30克,
苍术10克,
猪苓10克,
泽泻18克,
桂枝6克,
车前子30克,食欲缺乏加
党参10克,
枳实10克,
生姜10克;恶心者加
半夏12克;便秘者加
火麻仁10克,
当归10克;有黄疸者加
茵陈24克,
丹参3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适宜技术 1.毫针
(1)腹水取
气海、
水道、
三阴交、
水分、
阴陵泉、
肾俞、
曲泉。
(2)肝区胀满疼痛取
肝俞、
膈俞、
阳陵泉、
支沟、
足三里。
每次选3~4穴,每日针刺一次,留针30~40分钟,平补平泻法,施针后在穴位上艾灸,每2~3周为一疗程。
2.水针
可参考上述针灸取穴,选用复方
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 B12注射液等进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4穴,可一种药单独注射或几种药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2~3周为一疗程。
3.耳压疗法
选耳郭肝、脾、胆区为主穴,大肠、小肠为配穴,取
王不留行籽或
绿豆用胶布压穴上,两耳交替,隔日一次。每日饭后20分钟按压3~5次,以有酸胀感为度。用治肝硬化腹胀者。
4.灸法
取穴:
天枢、
公孙、
足三里、
上巨虚、
气海、
命门。
操作:用清艾条温和灸以上穴位,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穴灸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5.推拿疗法
取穴:
中脘、
水分、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推
中脘、
水分、
气海、
关元等穴,每穴各5分钟。再用掌心在脐的周围顺时针方向摩腹36次。最后按揉
足三里、
三阴交各两分钟。气臌者,加按揉
章门、
期门、
中冲、
公孙各一分钟。水臌者,加按揉
大椎、
脾俞、
胃俞穴各一分钟。
6.中药保留灌肠
(1)灌肠I号:生
大黄30克,
附子30克,
牡蛎30克,浓煎1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适用于本病脾肾阳虚型。
(2)
大黄60克,白醋5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适用于本病各型患者,并能预防肝昏迷。
7.敷脐疗法
(1)外敷消腹水方:
甘遂末适量,连头
葱白5根。共捣泥。用时先以醋涂脐部,然后将药泥适量敷脐上,纱布覆盖固定。用法:每隔两日一次,适用于顽固性腹水。
(2)活血止痛散:
大黄、
王不留行、
乳香、
没药、
青黛、
石菖蒲、
郁金,制末加蛋清调成膏状,外敷于腹痛剧烈部位,可止痛。
(3)水
红花膏:将水
红花或其种子50克捣碎,水煎浓汁,加入
阿魏30克,
樟脑10克,敷稠成膏。用时取膏适量,用厚布摊膏贴肝脾区,外加胶布固定,每隔3日更换一次。适用于肝脾大。
8.中药热敷法
琥珀12克,
白花蛇舌草、
玄参各30克,煎汁。用两个布袋分装药并浸透药汁进行局部热敷,每日1~2次。
预防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节制饮酒,避免使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加强劳动保护以避免血吸虫感染和防止工业毒物的慢性中毒,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的疾病等,都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