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定:传承创新中医儿科

       
       陈昭定  1938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是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儿科脾胃病诊疗中心带头人。曾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陈昭定1957年至1963年就读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一直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陈昭定在中医学院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师从北京地区祖传三代的著名儿科大家王鹏飞,在多年临床跟教中,受益颇丰。王老用方新颖、遣药奇特、药少力专的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深深地影响着陈昭定临床实践用药。他敢于应用非“经方”与“时方”的方剂,认为“开口动手离开‘汤头’便是错的”的旧框框是过时的。他临床治病用药均未循“经方”之规矩,用药不多,却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小儿外感急症,他不用伤寒、温病中的经典方剂,而用根据自己临床经验研制的方剂。如对外感发病咽红者,用青黛藿香白芷寒水石;乳蛾红肿加北豆根;高热不退用紫草;低热反复用地骨皮等。对小儿肺炎喘咳(小儿气管炎、肺炎),他不用《伤寒论》名方麻杏石甘汤,而用他自己研制的以护肺降逆、清热化痰为主的银黛合剂(以银杏、青黛寒水石天竺黄、苏子、地骨皮6味药为主组成)。对小儿肺痈(肺脓疡),则采用他自己研制的脓疡散(药用乳香、牙皂、紫草青黛天竺黄寒水石)。
       小儿腹泻的病因无不由脾胃不和与虚弱所致。陈昭定不用参苓、白术附子一类药物,而用肉豆蔻丁香赤石脂、伏龙肝、寒水石等药。小儿反复胃脘痛,若见有呕血、便血,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由食欲失调、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辛辣、煎烤之物,致湿热内生,热邪犯胃,壅阻胃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滞犯胃日久,血脉瘀阻化火,灼伤血络,溢血于外而致溃疡出血。陈昭定主张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止痛,和胃健脾。以紫草青黛乳香黄连藿香丁香赤石脂黄精8味药制成平胃冲剂,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疗效很好。陈昭定主持的胃炎与胃溃疡科研课题分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陈昭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院校培养出的第二批中医。在综合儿童医院耳濡目染,他深知现代儿科医学发展迅速,检测诊疗手段也日新月异。面对中医儿科这个日渐衰退的很不景气的小科,陈昭定心急如焚。他认识到,中医儿科不能总停留在望、闻、问、切四诊的水平上,只有充分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中医,中医儿科的诊疗才能有所创新。在担任科主任期间,他用科研经费购置了一台先进的小儿纤维内窥镜,并派医师到北京协和医院胃镜室进修学习,掌握了对儿童进行胃镜检查的完整程序与诊断方法。他首先在儿童医院创建了胃镜检查室和胃肠电图检查室,建立了中医儿科脾胃病病区,并同时对小儿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发病率进行了系列研究。随后又前瞻性地应用以老中医验方为主的方药制成中药合剂、颗粒剂,对小儿浅表性胃炎、小儿消化性溃疡分别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试验研究。用胃镜检查对比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判定中药的疗效,并进一步对中药进行药理、药效和毒性试验,打开了小儿胃脘痛病证(胃炎、溃疡病)可用中成药治疗的先例。
       陈昭定还发现,虽然中医妇科诊疗方法独特,疗效显著,但我国对女童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却缺少专业人员。他派科内女医师找妇科名中医学习,并派她们到妇产医院进修,初步掌握了中医妇科的用药特点和西医的妇科检查、诊断方法,回院后成立了中医儿科第一个小儿妇科专业门诊,应用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深受女孩家长的欢迎。中药洁童阴洗液治疗女童外阴及y道炎、儿童性早熟的中药干预观察等科研课题仍在进行中。(谌  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