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气喘、虚、咳嗽有痰、冷
【医家】颜亦鲁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气喘、虚、咳嗽有痰、冷汗淋漓、内闭外脱、咯血、痰浊、昏迷、喘、吐、肺肾两虚、喉间痰鸣、鼻翼煽动、肺结核、脉细滑、脉浮滑、舌质淡、舌苔干、痰闭、低热、发热、苔薄、肾虚、顽痰、神清、自汗、结核、咳嗽、气虚、痰热、燥、积、
【内容】
汪某,男,63岁。
初诊:1957年2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1941年出现大咯血,未经治疗,以后每年发作两三次,并伴有低热、咳嗽、吐黄绿色厚痰等症。1950年经上海、无锡等地医院摄片:右肺支气管扩张,肺叶萎缩,心脏向右部移位,左肺有少数结核病灶。诊断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1957年2月再度发热咯血,胸透发现右肺有空洞而住院。在进行链霉素气管注射时,引起支气管功能衰弱,病情危急,除积极抢救外,并请中医会诊。
诊查:神志时有昏迷,倚枕而卧,气喘不能言语,喉间痰声辘辘,鼻翼煽动,呼吸困难,面部及手掌冷汗淋漓。脉浮滑,右手寸关洪大,舌苔干燥少津,根端黄腻。
辨证:病久肺肾两虚,肺失肃降之令,肾乏摄纳之权,顽痰胶结,气不化痰,本虚标实,内闭外脱之证。
治法:急当标本兼顾,清化痰热,补肺滋肾。
处方:东北参6g南北沙参各15g川贝母9g冬虫夏草9g参贝陈皮3g海蛤粉9g旋覆花(包)4.5g炙远志6g苦杏仁9g制半夏6g辰拌茯神9g 3剂
另:蛤蚧尾1.5g、猴枣散0.7g,混合研末口服,1日1次。
二诊:药后吐出黏痰甚多,气喘较平,自汗减少,大便畅通,神志遂清。原方颇合病机,仍守前法。
处方:原方加苏子6g,5剂。
另:蛤蚧尾1g、猴枣散0.5g,混合研末口服,1日1次。
三诊:神气渐振,气喘亦平,惟仍咳嗽有痰。脉象细滑,黄腻苔虽退未净。肺肾本虚,余氛未清,稍一感染,辄易复发,不可轻视。
处方:东北参6g北沙参12g炙苏子9g光杏仁9g川贝母9g法半夏6g海蛤粉9g新会皮4.5g炙远志6g茯苓神各9g旋覆花6g功劳叶9g 7剂
四诊:病情稳定,今日已能起床活动,脉细滑,舌质淡苔薄。用丸药巩固。
处方:吉林参90g北沙参90g炒于术60g麦冬90g熟地黄90g炙鳖甲90g蒸百部90g白及90g白芥子45g苏子45g陈皮45g橘络30g法半夏60g杏仁60g功劳叶120g川贝母60g冬虫夏草90g上药共研细末,用枇杷叶90g、肥玉竹90g、旋覆花45g共煎浓汁泛丸,每晨晚各服9g。
按语:本例初诊气喘难以平卧,喉间痰鸣,呼吸困难,同时神识时有昏迷,面肢冷汗淋漓,乃肾虚肺实,已具内闭外脱之象,病情危笃,用药颇为棘手。因有形之痰浊蕴结肺部,壅阴气道,下焦元气虚衰,不能助肺纳气,阳气有耗散之虞,若投补剂则助痰壅,降肺气则更伤正。故用人参、沙参、冬虫夏草以补肺肾,用川贝母、杏仁、旋覆花、陈皮、半夏等豁痰降气,并取猴枣散开痰闭,合蛤外纳气平喘,标本同治,虚实兼顾。二诊痰出喘减,汗收神清,化险为夷,方中加苏子以增强降气化痰之力,俾痰浊化而气喘平。三诊后虽仍咳嗽有痰,但气喘已平,故投以益气养阴、补肺滋肾之剂,并以丸剂收功。综观此例治法,一开闭,二清源,三固本,辫证用药,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