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风温、痰、湿热、舌质红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湿、风温、痰、湿热、舌质红、皮肤黄、咳嗽、苔薄、黄疽、大叶性肺炎、吐、不思饮食、恶寒发热、风热挟痰、咳嗽减轻、舌苔黄腻、铁锈色痰、小便短赤、黄稠痰、便秘、中毒、黄疸、痰热、肺炎、发热、脉数、疽、郁、
【内容】
风温夹湿,病及肝胃
唐××,男,59岁,住院号41556,1980年7月1日入院,六天前开始恶寒发热,继则咳嗽吐黄稠痰,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舌质红苔薄,脉数,急性病容,体温39.8℃,白细胞计数18.900/立方毫米,中性89%,胸透发现右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提示为“右下大叶性肺炎”,入院后,即以疏表清肺之法,仿银翘散治疗,两天后体温退至38.3℃,仍咳嗽、咯铁锈色痰,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六日未解,舌苔黄腻,右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巩膜及皮肤黄疽加重,查肝功能:黄疽指数35单位,凡登白试验呈双相反应,丙转氨酶正常,转胱酶142单位,白细胞计数32000/立方毫米,中性95%,西医诊为肺炎感染中毒引起肝损害,中医辨证属风热挟痰伏肺,湿热互结,清肃与疏利功能失职,改以清肺化痰,利湿通腑法施治,银花12克、连翘12克、鸡苏散12克、豆卷10克、杏仁10克、焦栀10克、冬瓜仁12克、生苡仁12克、茵陈15克、赤苓12克、泽泻10克、生大黄6克(先下),日服三剂,药后解出大量腐臭大便两次,精神食欲均见改善,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降为18.700/立方毫米,中性88%,药既应症,毋庸更方,原方去大黄、豆卷,改为日服二剂,共服五天,发热未除,咳嗽减轻,黄疸消退,大便通畅,苔薄舌质红,白细胞计数正常,胸透右下肺尖较前明显吸收,遂按肺蕴痰热未清,津液受耗辨证,改以养阴清肺化痰方药调治,一周后自觉症状消失,胸透:右下肺尖吸收。
(《江苏中医》·83·6·14)
按:风温四季皆发,而长夏之时,潮湿多雨,故感受风温者,多挟湿热之邪,患者年近六旬,发病长夏,症见风温袭肺之咳吐黄痰与湿热阻郁肝胃,皮肤黄染便秘,故服疏表清肺之银翘散后,体温虽少降,而黄疽加重,叶天士说:“挟湿加芦根,滑石之属,或透风于外,或渗湿于下,湿不与热相持,势必孤矣。”所以改投清肺化痰,利湿通腑之银翘散合茵陈蒿汤加减,数剂而安,可见不囿于西医病名,而重于中医辨证确为重要。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