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薄白、纳可、痰、脉弦滑、

【医家】张云鹏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苔薄白、纳可、痰、脉弦滑、脂肪肝、乏力、囊肿、痰瘀互结、舌红、脉滑、郁、瘀、肝功能异常、面色不华、热毒内蕴、脉细弦、大便调、苔薄腻、高血压、高血脂、瘀血、乙肝、肝痞、肝炎、痰饮、食积、痰积、苔腻、溲黄、痞块、死血、劳累、湿、
【内容】
夏某,男,67岁。初诊2008年11月29日。
主诉:脂肪肝8年左右,近日自觉乏力困倦。
患者体检发现脂肪肝已有8年。2年前肝功能出现异常。乙肝病毒系列检查阴性,伴有肝内多发性囊肿、肾囊肿,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史。11月22日检查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7U/L,谷氨酰转移酶50U/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2.0,血糖7.33mmol/L,总胆固醇7.04mmol/L,三酰甘油2.49mmol/L。
现症:自觉乏力困倦,肝区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40/80mmHg,平素服西药络活喜控制血压。
中医诊断:肝痞。
西医诊断:脂肪性肝炎。
辨证:痰瘀互结,热毒内蕴,肝络不和。

治法及方药:化痰活血,清热解毒,疏肝和络。


泽泻10g 决明子30g 六月雪30g 平地木20g 田基黄15g 赤芍10g 丹皮10g 昆布15g 莱菔子20g 荷叶10g 夏枯草20g 黄芩15g 紫花地丁20g 红藤20g 败酱草15g 陈皮10g 14剂


二诊(2008年12月14日)服上药无不适,纳可,大便日1次。舌微红,苔薄白,脉细弦。
上方莱菔子改为30g,平地木改为30g,黄芩改为20g,加连翘20g、莪术30g、生山楂15g。14剂。

三诊(2008年12月31日)血压控制欠佳,稍事疲劳,口不干,纳可,溲黄,大便调。12月26日复查生化指标有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9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7U/L,血糖降至6.16mmol/L。舌红,苔薄腻,脉滑。
泽泻10g 决明子30g 丹参15g 郁金10g 莪术30g 白花舌蛇草30g 垂盆草30g 六月雪30g 龙胆草6g 平地木30g 田基黄30g 莱菔子30g 荷叶10g 红藤30g 败酱草15g 赤白芍(各)10g 生山楂15g 钩藤30g 黄芩20g 连翘20g 生甘草6g 21剂
四诊(2009年2月9日)2月7日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至44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U/L,总胆固醇7.19mmol/L,三酰甘油2.15mmol/L。刻诊无明显不适,纳可便调。舌微红,苔腻已退,苔薄白,脉弦滑。

丹参15g 郁金10g 决明子30g 莱菔子30g 泽泻10g 荷叶10g 玉米须15g 垂盆草30g 虎杖15g 六月雪30g 平地木15g 炙鸡金15g 莪术30g 石见穿20g 葛根30g 钩藤20g 三七粉2g 21剂


五诊(2009年3月2日)近来家事劳累,疲惫乏力,面色不华,纳可,二便调。舌微红,苔薄白,脉滑。
上方去虎杖、平地木,加生黄芪12g、桑寄生12g、杜仲12g、天麻15g、淫羊藿12g。21剂。
六诊(2009年3月22日)3月15日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均已转正常。空腹血糖6.12mmol/L(血糖控制未服西药),总胆固醇6.6mmol/L,三酰甘油2.31mmol/L。肝功能、血糖、总胆固醇均已正常。刻诊无明显不适。舌微红,苔薄白,脉弦滑。


3月2日方去石见穿、三七粉。21剂。
【按语】丹溪曰:“痞块在中为痰饮……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患者脂肪肝乃痰积成痞,又有多囊之疾,则如丹溪又言:“痰夹瘀血,易成窠囊。”痰瘀互结瘀阻肝肾之络而成囊肿,蕴阻日久化热,伤及血分则影响各种代谢指标,故以清热祛湿,化痰消瘀以治之。治疗月余症情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向善。守法调治3个月左右,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代谢指标亦趋近正常。实邪已袪,正显不足,遂以前法参以益气培元固本之法而资疗效。后患者自觉各方面状况均可,考虑经济关系,不再复查B超,并于2009年4月底停服中药。至2009年6月随访,生化指标中除三酰甘油为21mmol/L稍高外,余均维持正常。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