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肿、湿、水肿、脾阳不

【医家】龚丽娟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下肢浮肿、湿、水肿、脾阳不振、苔薄白、有齿印、脉细、便溏、大便溏薄、慢性肾炎、面色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濡、蛋白尿、大便溏、身重、血尿、腹胀、腹水、乏力、阴水、脾虚、
【内容】
季某,男,26岁。
初诊:1978年1月7日。
主诉及病史:1977年6月中旬发现面部及下肢浮肿,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经治水肿消退而未续治。12月初,因疲劳下肢浮肿又起,并上延及腹部,日益增剧,在西医院诊治,服利尿剂后肿减轻,停药又起。
诊查:面浮色黄,腹部胀大,按之如囊裹水,下肢凹陷性水肿,难以起復。小便色清量少;大便溏薄,日行1次;身重乏力。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濡。尿常规:蛋白(++++)、红血球(++)、颗粒管型(+)。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10.6mmol/L、肌酐176.8μmol/L。胆固醇6.29mmol/L。白/球蛋白:3.25/3.45。
辨证:脾阳不振,土不制水,水湿泛滥。
治法:温阳健脾,渗湿利水。
处方:制附片5g炒党参10g制苍术10g泽兰泻各10g川桂枝5g川椒目3g大腹皮10g生姜皮3g防己6g生苡仁15g赤小豆15g
二诊:1978年1月12日。投实脾饮加减,尿量增多,腹胀较松,下肢浮肿减轻,食欲尚佳,大便溏。原法踵进。原方去防己、赤小豆,加炮姜3g、茯苓皮15g。
三诊:1月21日。上药连服10剂,腹水及下肢浮肿基本消退,精神较振,便溏略稠。苔薄白,边有齿印,脉细。尿蛋白(++)。水邪虽去,脾阳未復,附子理中汤加味。
处方:制附片10g炒党参12g炒白术10g炙黄芪12g茯苓10g炮姜10g怀山药12g泽泻12g炒苡仁12g玉米须30g
四诊:1月30日。大便转实成形,纳佳,无明显不适。苔薄白,脉细。守原法。原方黄芪改为20g、党参15g。上方续服两个月,面色浮黄消失,略呈红润丰满。尿蛋白逐渐减少,已多次转阴,于5月份恢复半日工作。复查肾功能、胆固醇、白/球蛋白比例均在正常范围。7月份上全班,于10月份停药,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为典型的脾阳不振阴水证,投实脾饮、五苓散加减以温脾阳、运水湿。服药仅10天,水肿基本消退。然便溏及蛋白尿未减轻,此乃脾虚升降未复、精微下泄所致。转附子理中汤加炙黄芪、怀山药补脾以摄精,佐泽泻、苡仁、玉米须渗湿利水。调理数月,脾气得振,精微四布,肌体得充,病体康复。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