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吐血、咳血、湿、润肺、

【医家】恽铁樵
【出处】恽铁樵医案
【关键词】燥、吐血、咳血、湿、润肺、干燥、气急、出血、大便干结、血色鲜红、痰中带血、泡沫痰、舌质绛、燥热、脉平、膈痛、胸闷、舌绛、痰、瘀、
【内容】
蔡先生 十月十七日
吐血与气急、膈痛并见,照例是肺血。舌苔湿颇重,或因气候太燥所致,病在燥湿不能互化。


鲜生地9克,滁菊4.5克,钩尖9克,赤芍4.5克,炙苏子9克,丹皮3克,地榆炭4.5克,防己9克,天麻9克,蒺藜9克,淮膝4.5克,桑枝9克,藕汁一盅(冲)。
【按】吐血与咳血二者,均经口而出,临床应注意鉴别。《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说得好:“胃中呕出名吐血,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咳血太阴肺家症……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轿,则经络分明,治法不混。”出血前见、喉痒、胸闷、气急等症,并伴见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者,或有痰中带血病史者,多为咳血。本病即是。病在十月,气候干燥而见舌苔湿象,其人或并有大便干结,此为燥湿不能互化,属肺之通调水道,布散津液功能失常。仍以治肺为主。因见咳血,还当降气降火止血。燥热当润,以生地凉血清热润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水湿当利,但不宜香燥,故用防己、桑枝祛湿通络;气火宜降,天麻、钩藤、蒺藜、菊花平肝潜阳息风,苏子降气,地榆炭、藕汁止血,淮膝引火下行。

二诊 十月十九日


血已止,色脉均尚无他,喉燥、矢燥,皆气候关系。


天、麦冬各二9克,丹皮4.5克,杏仁9克,蒺藜9克,黑荆芥1.5克,枇杷叶9克,桑枝9克,炙苏子4.5克,三七1.2克(研),细生地9克,藕汁一盅(冲)。
【按】血已止而燥乃在,润肺为主。二冬、生地、杷叶润肺生津,丹皮凉血祛瘀,苏子、杏仁降气止咳。荆芥炒黑入血分,能清血分伏热,有理血止血之功。蒺藜、桑枝通络,三七、藕汁止血。
三诊 十月二十二日


今日仍见血,舌质绛,咳较频,脉平正。当是天久不雨,太燥所致。
天、麦冬各9克,沙参3克,蒺藜9克,杏仁9克,兜铃3克,丹皮3克,桑皮3克,黑荆芥1.5克,枇杷叶9克,地榆炭3克,藕汁一盅,茜根炭4.5克。
四诊 

色脉均佳。血止,稍觉腰痠,气候骤寒,当暖衣。药则宜疏解。不宜补。


象、川贝各9克,杏仁9克,橘皮4.5克,桑叶9克,细生地9克,防风1.8克,归身9克,炙草1.8克


【按】三诊又见出血,咳频而舌绛,但脉尚平正,无大碍。恽氏认为与气候干燥有关。予以滋阴润肺为主,后期调理药力宜轻。去泻肺之力较强之苏子,以兜铃、桑白皮以降气止咳。止血用地榆炭换三七,滋阴以沙参代生地。四诊血止,则去止血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