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咳吐涎、痰、郁、悬饮

【医家】陆正斋
【出处】陆正斋医疗经验
【关键词】痰饮、咳吐涎、痰、郁、悬饮、周身浮肿、喘不得卧、脾肺两虚、右胁痞痛、不能平卧、苔白腻、右胁痛、脘痞痛、面黄、肠鸣、中气、恶寒、腹胀、寒热、汗出、水饮、滞下、眩晕、胁痛、自汗、无神、头痛、咳喘、悸、湿、
【内容】
章男,11月11日诊。
咳吐涎沫,右胁痛,卧即汗出,此悬饮证也,拟方徐图。
旋复花包7.5克 法半夏7.5克 橘红络各3克 云茯苓3克炒枳壳3克 广郁金3克 制香附6克 冬瓜子9克 苦杏仁6克水炙甘草15克 金铃子7.5克 秫秫米9克 金橘饼两个
二诊,去秫秫米、甘草、杏仁,加:桑叶6克 枇杷叶三片。
按:此为饮邪支节入络,方以吴鞠通“香附旋复花汤”化裁,意在通肝络而逐胁下之水饮,降肺气而化上焦之痰湿。
卢老,4月30日诊。
卫阳不固,痰饮内蕴,日晡恶寒,自汗,右胁痞痛,脉象濡滑无神。年高病根深痼,脏真暗耗,无情草木焉能恢复,姑以固卫敛汗逐饮法。
左牡蛎12克 半夏曲7.5克 水炙甘草1.5克 泽泻7.5克橘皮络各2.4克 炒白芍桂枝5克同杵9克 旋复花包,4.5克朱茯神6克 生黄芪皮7.5克 秫秫米9克 浮小麦9克陈男,7月10日诊。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肺两虚,饮结于中,咳吐涎沫,涓涓不已,如是一月有余,治宜温药和之。
制半夏6克 益智仁6克 老蔻米1.5克 吴萸珠1.8克番砂仁1.5克 广橘皮3克 云茯苓9克 旋复花包,7.5克淡干姜1.5克 左牡蛎12克 秫秫米9克 建泽泻7.5克
7月13日诊:
温中摄涎获效,去益智仁、砂仁、蔻仁,加附片2克 竹茹6克。
曹男,7月26日诊。
痰饮蕴中,肺气阻遏,咳吐涎沫,苔白腻而滑,治宜肺胃两调。
苏子霜7.5克 旋复花包,7.5克 乌扇片7.5克 苦杏仁9克制半夏9克 象贝母9克 薄橘红7.5克 广郁金4.5克生姜汁和服一小茶匙 冬瓜子9克 慈菇叶9克 干切云苓6克
马男,4月13日诊。
胸中为阳气之府,痰饮内蕴,则阻遏气机。寒热,脘痞痛,甚则不能平卧,昨进宣肺法未获效机,兹略为增损。
苏梗汁1.5克 枳实汁1.5克 郁金汁1.5克 沉香汁0.9克法半夏1.5克 广橘皮3克 生香附3克 台乌药3克 金橘饼两个 干切云茯苓9克
杨男,5月21日诊。痰饮蕴肺,肺失清宣,呕喘不得卧,周身浮肿,不思纳谷。恙延日久,败象毕见矣。
苏子梗各6克 赤茯苓皮12克 乌扇片3克 苦杏仁6克橘皮络各4.5克 旋复花包,7.5克 法半夏6克 白通草2.4克苡米仁12克 车前子包,9克 冬瓜子皮各9克
解奶奶,10月28日诊。
痰饮为阴邪,当以温药和之。
川朴根4.5克 苦杏仁6克 苏子梗各4.5克 法半夏6克广橘红4.5克 白前4.5克 老蔻米后下1.8克 云茯苓10克?生姜汁和服一匙
杨某某,9月11日诊。
饮停胸脘,上干于头则眩晕,凌于心则悸,滞下脾则饮食减,治当和养中气,驱逐饮邪为要。
清水半夏5.4克 炙甘草1.5克 炒枳壳4.5克 五爪红4.5克 炒苡仁12克 旋复花包,5.4克 炒冬瓜瓣10克 秫秫米10克代代花5朵
陆男,4月13日诊。
咳喘胁痛腹胀,悬饮证也。
法半夏4.5克 射干3克 苦杏仁6克 旋复花包,3克涤饮散和服1.5克 广橘皮4.5克 赤茯苓10克 天仙藤4.5克苏子霜3克 路路通两个 金橘饼洗1枚
朱有妹,女,18岁,5月6日诊。
面黄脚肿,疲倦,头痛,肠鸣漉漉,时泻,溲少,此饮走肠间也。
苍白术各4.5克 福泽泻4.5克 广陈皮3克 川厚朴3克猪苓10克 川桂枝2.4克 连皮苓9克 炙甘草1.5克带皮生姜一片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