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发热、久病、口干、脉弦

【医家】李明富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瘀、发热、久病、口干、脉弦细、血瘀、郁、痛、寒热错杂、手足冷、舌质淡、苔薄白、欲饮、尿多、内热、虚热、瘀血、瘀滞、寒热、实火、
【内容】
郭某,女,61岁,成都某机关退休干部。
初诊:2001年4月5日。
主诉及病史:心胸部发热十余年,周身觉冷需加衣时,但觉心胸部发热,夜卧时被子只能盖到歧骨以下,若盖住心胸部时即觉发热难受,四肢觉冷1年,口腔灼痛1个月。
诊查:夜间尿多,口干欲饮,所饮不多,纳食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十余年来曾多方求治不效。
诊断:灯笼病。
辨证:血瘀内热。
治法:活血化瘀,养阴清热。
处方:当归12g川芎12g郁金12g红花9g丹皮12g焦山楂15g玄参15g麦冬15g生地15g地骨皮15g秦艽15g甘草9g 3剂,每日1剂
二诊:2001年4月9日。心胸部发热消失,口干减轻。现仍微有口干,咽喉干,脉弦细。
处方:上方去地骨皮、秦艽,加泡参15g、玉竹12g,4剂,水煎服。追访数月,未再出现心胸部发热而手足发冷的症状。
按语:本例病案患者的临床主症是长达十余年之久的心胸部发热之热象,而一年来又伴手足冷的寒象及口腔灼痛的热象,其舌、脉的寒热偏甚又不明显,这种病程缠绵,寒热错杂之象多从瘀血论治,所谓久病、怪病多瘀。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的发展规律,疾病缠绵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本病案冠之以“灯笼病”,其病名正是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活血化瘀专著《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所述:“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临证时,以当归、川芎、郁金、红花、丹皮、焦山楂活血化瘀为主,配以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以滋阴养液;地骨皮、秦艽清邪热;甘草调和诸药,由于辫证准确,用药恰当,仅3剂就使患者十余年之顽疾顿减。正如清代医家傅山所言:“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二诊时已无心胸部发热,故在初诊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方药中,去地骨皮、秦艽,配泡参、玉竹以增滋阴养液,以善其后。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