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泄泻、腹痛、腹泻、脉小

【医家】蔡淦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痛、泄泻、腹痛、腹泻、脉小、苔薄、湿、饮食不慎、肝脾不和、大便溏薄、舌质红、矢气、脾虚、燥、脾失健运、苔薄腻、劳累、腹疼、虚、
【内容】
陈某,女,27岁,教师。2008年8月2日因“泄泻反复发作七八年”就诊。
七八年来患者泄泻反复发作,受凉、饮食不慎、情绪紧张或工作压力较大时容易发作,大便溏薄,每日3~5次,圊前腹痛,痛则欲便,便后痛除,伴有不消化食物及少许黏冻。苔薄腻,脉小弦。


【诊断】中医:泄泻(肝脾不和);西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治则与处方】健脾疏肝,调和肝脾。处方:

炒白芍15g,炒白术15g,炒防风15g,陈皮6g,川黄连3g,吴茱萸2g,煅瓦楞60g,浙贝母10g,葛根15g,木香6g,炮姜6g,木蝴蝶6g,延胡索15g,生甘草6g,焦山楂15g,焦六神曲15g。7剂。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每日1次,劳累后2次,矢气多,余症均减,苔薄,脉小弦。


守方去木香,14剂。
〈三诊〉饮食不慎,曾经腹泻1次,刻诊已缓解,苔薄,舌质红,脉小弦。


守方去炮姜,14剂。


〈四诊〉泄泻未作,大便每日1次,成形,腹痛消失,苔薄,脉小弦。
守方,14剂。
【治疗效果】泄泻停止,腹痛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IBS-D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痛泻的描述十分相似,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乘,肝脾不和,《医方考》有“泻责之于痛,痛责之于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少腹为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圊前少腹疼痛是肝气不疏的表现,情绪紧张或工作压力较大也会使肝气不调,失于疏泄,横逆克脾,脾失健运,水谷运化失司,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等症状。方用痛泻要方加减,调和肝脾,“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方中芍药味酸,柔肝以缓急;防风祛风胜湿止痛;白术健脾燥湿和中;陈皮辛苦温,有理气调中燥湿之功。葛根升清止泻;木香、延胡索、木蝴蝶疏肝理气止痛;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故用焦楂曲以助消化;受凉容易发作,炮姜、吴茱萸、川黄连散寒疏肝,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二诊患者症状减轻,矢气多,故去木香,减少理气之药;三诊腹泻1次,但第二日就恢复正常,因其舌质红,去炮姜;四诊患者大便成形,腹痛未作。后在本方的基础上调理1个月而告愈。


(蔡淦医案,张亚楠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