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失禁、虚、肾失摄纳、阴

【医家】熊寥笙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小便失禁、虚、肾失摄纳、阴部坠胀、尿频、脉散、精神不振、肺脾两虚、气短乏力、脉细弱、苔薄白、舌质淡、肾水、纳差、肾虚、咳嗽、
【内容】
陈某,女,30岁。
主诉及病史:小便失禁已5日,时时流出,不敢行动,动则流甚,尿频,阴部坠胀难忍。气短乏力,咳嗽,纳差。
诊查:面色?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中医辨证为肺脾俱虚,肾失摄纳。
治法:当肺脾肾三脏同治,以补脾肺为主,滋肾次之。拟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
处方:太子参50g 怀山药50g 五味子6g 麦冬12g 炒知母9g 甘草3g 桔梗12g 升麻3g 柴胡3g 京半夏9g 茯苓9g 黄芪50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药后尿失禁、阴部坠胀大减。效不改辙,上方药续进6剂,兼服六味地黄丸250g,每次6g,日3次。
三诊:诸症悉除,终以补中益气丸早服、六味地黄丸晚服,调理善后。
按语:本案小便失禁,与上案宋某同,而治法各异。盖小便失禁原因不一,前案以肾虚为主,本案以肺脾两虚为主。《金匮翼》云:“水虽主于肾,而肾上连于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损。”仁斋直指方》云:“肾与膀胱俱虚,内气不充,故脬中自滑。”是以肺气失权,则脬气不固,脾肺俱虚,故溲便为之变,肾失摄纳,故小便失禁。昔贤论治,多以治肾为主,以肾司二便之故。但临证必求其本,若徒治肾,亦难收效。此两案治法有如下特点:前案治肾为主,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本案以治脾肺为主,以补中益气合生脉散加减,此为同病异治法。而两案均于先后不同阶段用补中益气丸(宋案)与六味地黄丸(陈案),此又有异病同治之意,辨证主次不同,治法先后各殊。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