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溃疡、便血、湿、脾

【医家】栗德林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便血、湿、脾胃虚弱、后重、湿热、痛、燥、肝气不舒、身倦乏力、胸闷气短、情志不舒、腹压痛、苔白腻、腹不适、口干渴、有臭味、脓血、胆怯、发热、肠澼、肠鸣、腹痛、嗳气、脉弦、矢气、苔腻、泄泻、心悸、痢疾、
【内容】
聂某,男,28岁。
初诊:2000年7月6日。
主诉及病史:1998年6月患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经西医住院治疗缓解,近2年来反复发作,一直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肠镜检查提示:全结肠炎变。现每天2~3次便,便稀带血或便后有紫暗色血滴,有后重感,少腹不适,左下腹时有绞痛,伴肠鸣矢气,嗳气频频,有臭味,胸闷气短,心悸胆怯,情志不舒时加重。
诊查:左下腹压痛,舌略紫微胖,苔腻,脉弦。
辨证:脾胃虚弱,复感湿热毒邪,兼肝气不舒。
治法:健脾升阳,清热燥湿,疏肝涩肠。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焦术20g陈皮15g防风15g黄连15g三七面5g诃子15g石榴皮20g赤芍20g山药20g苦参15g柴胡15g
二诊:2000年7月13日。排便次数减少,便血量减少,口干渴,身倦乏力,舌略紫,苔白腻,脉稍弦。前方去党参,加西洋参15g、马齿苋30g。灌肠方:苦参15g,黄柏15g,黄连10g,马齿苋20g,仙鹤草20g,大黄10g,棕榈炭15g,五倍子15g。连续口服及灌肠上方汤剂21剂后,已无便血,绞痛消失,但仍有后重感,腹部不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白头翁、秦皮配合灌肠,7个月后痊愈。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属炎性肠病,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纳入泄泻、痢疾、便血、肠澼病。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不易痊愈,有时可发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重者易恶变。临床研究发现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关键,湿热留滞大肠是久治难愈要害,提出补中升阳清热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本案患者急发便脓血,尤其血量较多并伴发热、腹痛难忍,急诊入院,经近2个月临床治愈出院,不久则再发。如此反复后进京求治,肠镜见全部结肠炎性变化,经住院缓解,但仍未治愈。初诊谨守病机、标本兼顾,健脾升阳用党参、焦术、陈皮、山药、防风,清热燥湿用黄连、苦参、黄柏、白头翁、大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