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胆囊结石、胁痛、口干、
【医家】张仁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胆囊结石、胁痛、口干、胆石、大便不爽、胰腺炎、湿热、结石、苔腻微黄、肝胆湿热、胆结石、舌质淡、上腹痛、发烧、呕吐、苔腻、脉弦、
【内容】
胁痛(多发性胆囊结石)
林×,男,61岁,退休教师。1984年8月16日初诊。门诊号:44214。
主诉急性胁痛反复发作持续1年余。
病史患者于1983年4月中旬突发右侧胁腹剧痛,伴呕吐、发烧。急诊住院,经上海华山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病急性发作并发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缓解。自此之后,饮食起居稍有不慎,均可诱发类似病证,且需住院治疗始能平复。曾经多处求治中、西医,疗效不显,于今日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自诉右胁部隐痛不舒,口干苦,大便不爽。既往无其他病史。
检查舌质淡,苔腻微黄,脉弦。B超显示:胆囊壁毛糙,未见明显增厚,胆囊颈部见数个强光团,最大1枚直径6mm,均伴声影。胆总管不扩张。
诊断胁痛(多发性胆囊结石),肝胆湿热型。
治疗清利肝胆,理气止痛。
取穴:取耳穴肩、胰、胆、十二指肠、迷根、肝。
配穴:日月、丘墟。
操作;耳穴均以王不留行籽贴敷,即将王不留行籽置于0.7×0.7cm2的胶布上,贴于上述耳穴,令患者每次饭后20分钟按压1次,每穴按压5分钟,睡前亦按压1次,每日共4次。每次一耳,两耳交替,每周换贴2次。日月、丘墟,以28号毫针刺入,施捻转加小提插手法之泻法2分钟,不留针。亦1周2次。体穴仅取右侧。
治疗3次后,自述隐痛已消,口干苦亦改善,并从大便中掏出砂石少量。我们将此标本送某研究所作光谱分析,证明为胆结石。至9月23日,曾发作一次上腹痛,按压耳穴后即行缓解。以3月为1疗程,于11月19日B超复查,未发现结石;停针观察1月后,再行B超观察,证实结石已排净。
按语该例患者因胆石病并发胰腺炎,经常反复发作,病情较重,系多发性胆囊结石,最大者直径仅0.6cm,属于耳穴压丸之适应症,故以此为主要治法。据作者对30例胆石病患者B超下进行耳穴压丸观察,发现确有促使胆囊明显收缩之作用。而所选肩穴,据作者经验对胆石病患者有良好的镇痛之效。另外,患者胁痛口干苦,大便不爽,苔腻等症,表明为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胁络,使肝胆失于疏泄,故除耳穴外,取胆募日月和胆经原穴丘墟以清利湿热,疏理肝胆,加强耳穴通导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