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小儿、盗汗、面

【医家】时毓民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小儿、盗汗、面色萎黄、肺脾气虚、形体消瘦、胃纳不佳、脉细无力、发热、咳嗽、流涕、脾虚、舌淡、肾虚、苔薄、阴虚、瘀、体重增加、肺脾两虚、润肺、久病、感冒、腰酸、尿频、聚、
【内容】
陈某,女孩,5岁。初诊1997年2月1日。

代主诉:患儿平素经常流涕、咳嗽、发热,每月1次。


现症:胃纳不佳,二便尚调,盗汗,夜寐欠宁,形体消瘦。查体:面色萎黄,咽红(+),扁桃腺Ⅰ度肿大,心(-),肺部呼吸音粗,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实验室检查:血CD系列:CD3+ 54.16%,CD4+ 32.20%,CD8+ 23.84%,CD19+ 8.19%,CD20+ 8%,血小板聚集率偏高。

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肺脾两虚。

治法及方药:健脾益气活血。

炙黄芪15g 太子参15g 白术9g 防风5g 淮山药15g 丹参9g 当归9g 麦门冬6g 茯苓9g 甘草3g 大枣6枚 7剂

经本方加减治疗3个月,其间虽有1次感冒,但发作较轻,未用任何抗生素,复查CD系列:CD3+ 69.5%,CD4+ 31.78%,CD8+ 22.42%,CD19+ 12.70%,CD20+ 16.67%,大多恢复正常,患儿面色转润,盗汗亦减,体重增加明显。


【按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方法较少,疗效不理想。时氏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气健壮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肺为主气之枢,而脾为生气之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以健脾为主,印证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时氏从治本着手,通过大量临床验证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大多细胞免疫低下,且存在着脾虚症状,所以,运用中药健脾益气法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脾虚症状,提高抗病力。

本病患儿平素经常流涕、咳嗽、发热,胃纳不佳,面色萎黄,均为肺脾气虚,卫外不固的表现,同时盗汗多,夜寐欠宁,形体消瘦,兼有阴虚。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均符合肺脾气虚、兼有阴虚之象。自拟方中炙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健益肺脾之气,使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同时兼用麦门冬滋阴润肺,当归养血止咳,防风祛风除邪。久病多兼瘀,同时加用少量丹参活血化瘀,调畅肺脉。小儿肾虚虽少,但若遇有发育不良、腰酸、尿频等肾虚表现,可在方中加入1~2味补肾阳中药如淫羊藿、肉从蓉、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等以提高疗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