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脉弦、囊肿、月经、痛、

【医家】王文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瘀、脉弦、囊肿、月经、痛、盗汗、腹痛、带下、肿块、舌苔薄腻、颜面浮肿、舌苔薄黄、舌苔薄白、癥瘕、恶露、湿、大便秘结、气滞血瘀、头昏眼花、舌苔黄腻、小便频数、脉濡细、苔黄腻、脉弦滑、舌质红、血瘀、血块、恶寒、眩晕、畏寒、秘结、头昏、肿瘤、嗳气、冷汗、积、郁、
【内容】
曹某,女,33岁。
初诊:1987年10月22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准期,经量较多,兼有瘀块,伴畏寒怕冷;经净之后,出现颜面浮肿、头昏眼花,有盗汗冷汗。于1985年11月9日,在本院妇科检查:宫体中位,正常大小,左附件扪及一5cm×6cm大小肿块,质中。印象:左卵巢囊肿。B超:子宫56mm×49mm×38mm,右侧卵巢27mm×12mm,左侧卵巢41mm×26mm,内见19mm×14mm液性暗区,左卵巢旁见10mm×9mm液性暗区,转动探头呈条状。提示:左侧卵巢增大,液性暗区为黄体可能,建议随访。1987年8月29日再次妇科检查:左侧肿块如前。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不愿手术,特到中医内科诊治。
诊查:脉弦,舌苔薄腻;左下腹扪及肿块。
辨证:血瘀凝滞,气机运行受阻,停滞于左侧卵巢而成癥瘕。
治法:温阳活血,化瘀消癥。
处方:川桂枝6g全当归9g蓬莪术9g炒延胡索9g生白术9g杭白芍12g水炙甘草4.5g带皮苓15g冬瓜皮15g福泽泻12g汉防己15g粉猪苓15g
二诊:11月12日。连服药21剂,月经提前6天,经量仍多,色带紫暗,兼有瘀块;左少腹隐隐作痛,带下颇多,色黄而有腥气;经后颜面浮肿消失,头昏眩晕。食欲尚可,夜卧少安。脉濡细,舌苔黄腻。再宗前法,参以清热化湿。处方同前,除冬瓜皮、汉防己、粉猪苓,加白皮15g、马齿苋15g、红藤30g,14剂。
三诊:11月25日。服药后左下腹作痛轻减,胃脘部作胀不适;带下仍多,色黄而有腥气;脉弦,舌苔薄腻。再进理气疏肝、清热化湿之剂。
处方:桂白皮15g马齿苋15g红藤30g川黄柏6g焦山栀9g湖丹皮6g春柴胡4.5g炒当归12g杭白芍12g生白术9g生甘草4.5g忍冬藤30g蒲公英15g土赤茯苓各15g 21剂
四诊:12月7日。经行超前6天,经量较少,带下大见减少,腥气亦消失,经行3天即净。脉弦,舌苔薄黄。再进温阳活血、化瘀消癥之品。处方同11月25日方。除带皮苓、冬瓜皮、汉防己、粉猪苓,加制香附12g、大川芎4.5g、元红花4.5g、忍冬藤30g、蒲公英15g。嘱头两煎内服,第三煎宽汤取水热敷左下腹部。
五诊:1988年1月14日。月经逾期不行,胃脘不舒,泛恶嗳气,恶寒怕冷,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脉弦滑,舌苔薄白。似有怀孕之兆,未作处理。
六诊:1月28日。本月22日在本院妇产科行刮宫术,术后恶露已净,而腹痛频频,胃纳不香,大便仍秘结难行。舌质红苔黄腻。再拟活血化瘀生新。
处方:白当归10g大川芎6g单桃仁12g益母草30g炮黑姜6g仙鹤草30g炒延胡索9g佛手片4.5g火麻仁12g郁李仁12g炙甘草4.5g赤白芍各12g刮宫术后,恶露清爽,腹痛减轻,大便通畅。经调治后,体质日见好转。
七诊:2月26日。本月22日转经,经量较多,色泽鲜红,伴有血块,无剧烈腹痛,但左下腹仍有轻微隐痛。饮食之味,夜寐尚安,盗汗上半夜较多。脉弦,舌苔薄白。再当活血祛瘀、散结消痞以治其本,参以益气止汗以治其标。
处方:川桂枝6g当归尾9g赤芍药9g大川芎4.5g土赤苓各12g元红花9g生蒲黄9g五灵脂9g蓬莪术9g泽兰叶9g生绵芪15g糯稻根30g服药7剂后,盗汗已止,除黄芪、糯稻根,加单桃仁12g、湖丹皮6g、炒延胡索12g。上方药连服28剂,左少腹部隐痛消失,月经准期;经量仍多,色泽稍暗,仍有瘀块;精神良好,食物亦香。脉弦,舌苔薄黄。曾在3月30日在本院妇产科复查:两侧附件(一),未触及包
块。B超复查:子宫30mm×29mm×57mm,回声均匀,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至此卵巢囊肿已全部消散。
按语:该患者卵巢囊肿系西医病名,属中医癥瘕范畴,系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失治往往增大。中医学认为由气滞血瘀日积月累所形成。患者左侧卵巢囊肿如鸡子黄大,发现较早,采用温阳活血、化瘀消癥法,以桂枝、茯苓、桃仁、丹皮、当归、莪术、白术、赤白芍、炙甘草为主药,为加强破血祛瘀功效,可加泽兰叶、川牛膝、生鳖甲、地鳖虫、大川芎、红花、炮姜、仙鹤草、生蒲黄、五灵脂。疏肝理气则加延胡索、川楝子、制香附、佛手片、橘叶、橘核、小茴香、八月札、煅瓦楞、玫瑰花;清热解毒化浊则加川黄柏、肥知母、焦山栀、桂白皮、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