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肝炎、脉细弦、苔薄、

【医家】何承志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热、肝炎、脉细弦、苔薄、黄疸、目黄、舌淡红、舌脉、肝胆湿热、自汗盗汗、运化失常、巩膜黄染、脉弦数、苔薄腻、舌淡胖、汗出、压痛、纳可、溲黄、舌淡、肝大、瘟黄、胁痛、郁、湿、
【内容】
杨某,男,9岁。
初诊:1983年1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患肝炎已逾2个月,曾住某医院用西药治疗1个月余,谷丙转氨酶反复不降,因而求治中医。
诊查:症见巩膜黄染,纳谷尚可,小便色黄,腑气日行,舌淡胖,苔薄腻,脉细弦。谷丙转氨酶>400单位,硫酸锌浊度14单位,肝剑突下4cm,肋下2cm,质软,轻度压痛。
辨证:肝胆湿热留恋,疏泄失于条达。
治法:当予清利湿热,调畅气机。
处方:绵茵陈15g大小蓟各10g平地木20g板蓝根15g紫丹参10g蒲公英15g鸭跖草15g田基黄15g软柴胡5g白术芍各10g云茯苓15g金钱草15g广陈皮10g炙甘草5g 5剂
另方:抗炎灵2瓶。
二诊:1月17日。目黄未退,小溲淡黄,自汗盗汗,舌脉同前,守法再进。上方去金钱草、广陈皮、鸭跖草,加黄精10g。5剂。
另方:抗炎灵2瓶,肝炎清肝冲剂1盒。
三诊:1月24日。湿热虽清未除,汗出已瘥。舌淡红苔薄,脉弦数。谷丙转氨酶170单位,硫酸锌浊度13单位,仿茵陈四苓法。
处方:绵茵陈15g平地木20g大青叶15g云茯苓15g白术芍各10g广陈皮10g软柴胡5g田基黄15g金钱草15g蒲公英15g炙甘草5g 7剂
另方:垂盆草糖浆2瓶。肝炎清肝冲剂1盒。
四诊:1月31日。湿热未除,肝失疏泄。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再予疏利。
处方:绵茵陈15g云茯苓15g大小蓟各10g白术芍各10g软柴胡5g制黄精15g炙黄芪15g炙甘草5g平地木20g蒲公英15g生地黄15g广陈皮10g
另方:肝炎清肝冲剂2盒。
五诊:2月7日。药后较舒,纳可便调,目黄渐退,小溲淡黄,谷丙转氨酶100单位,硫酸锌浊度12单位,余无特殊。舌脉如前。前方尚属合度,守法稍事增损。上方去黄精、黄芪、蒲公英、生地黄,加粉丹皮10g,生米仁15g,金钱草15g,败酱草15g。7剂。
另方:垂盆草糖浆2瓶。
六诊:2月14日。诸症同上,湿热渐清未净,守法冀收全功。方取茵陈四苓散加减。
处方:绵茵陈10g猪茯苓各15g福泽泻10g白术芍各10g软柴胡6g生米仁15g平地木20g败酱草15g大小蓟各10g制大黄6g生甘草6g广陈皮10g7剂
七诊:2月22日。一般尚可,纳好便调,小溲淡黄。舌略红、苔薄,脉细弦。湿热未除,肝阴已有亏损之机,再守前法,佐以柔肝。上方去大小蓟、生甘草,加女贞子15g,虎杖根25g。7剂。
八诊:3月2日。精神较好,纳谷进步,腑气日行,小溲转清。舌略红、苔薄,脉细弦。肝功能正常,肝检不大。前方已奏效机,守法击鼓再进,祛邪务净之意。上方去米仁、大黄,加板蓝根15g,粉丹皮15g。7剂。
按语:肝炎病,一般可归属于中医黄疸、瘟黄、胁痛等范畴。本例以目黄溲黄为主,显属黄疸之证,病为时邪外袭,郁而不达,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肝胆,不得泄越,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侵入肌肤,下流膀胱,致使面目、小便俱黄。据此何老按《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意,圆机活法,方用菌陈、茯苓、金钱草、车前子、生米仁、福泽泻等清利湿热药为主,加用经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肝炎病毒之中草药,如平地木、板蓝根、蒲公英、田基黄、大小蓟等,并用软柴胡、芍药引药直达肝经,酌用陈皮、白术、甘草,以防上述诸药祛邪伤正之弊。由于何老深察明辨,用药精当,药后半月,即见效机,谷丙转氨酶从>400单位迅速降到170单位。嗣后增用大黄,清化湿热,俾邪从大便而下,所谓“大黄”一味,既速下降之势,又无遗留之邪。“俟湿热渐清,舌淡见红,即伍入柔肝泄肝之品(生地、女贞子、丹皮等)。共服药50余剂,黄疸消退,肝大恢复正常,肝功能亦转正常。通过本案体会到:第一,《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清利湿热乃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导邪外出的去路有二:利小便、通大便,而以前者为主。第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这也是中医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在。第三,祛邪不留,意在务净,然当顾本,不伤正气。第四,适当用引经药及活血药。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