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
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经10多天治疗无效,且阵发性角弓反张,呼叫不休,而予以抗癫痫(多次注射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与对症治疗,未见效,意识障碍加深。4月3日,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劝其家属放弃治疗。4月11日,延请湖南省名中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吴忠文前往家中诊治。诊见:神昏谵语,颜面似潮红,双眼及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强直抽搐,腹胀拒按,小便失禁,已数日未见大便。舌红,腐腻苔,寸口脉细数,切双趺阳脉滑实有力,双
太溪脉稍微有力。即曰:“胃肾二气尚存,可救。”遂收入院。入院诊断:春瘟,证属痰火扰神,湿浊中阻。
吴忠文认为,患者神昏乃温热疠毒入里,毒火灼液成痰至清阳不升,湿浊中阻病入卫气之间,治当首先运转中州以除湿豁痰,开窍醒神,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克,
豆蔻仁6克,
薏苡仁15克,
通草10克,
厚朴15克,
竹叶8克,
滑石15克(布包),
甘草3克,胆南星8克,法
半夏10克,
水牛角25克,
石菖蒲8克,
郁金12克,
连翘15克。连服2剂,咳吐黄绿浓痰一次。患者神志稍清,问而能答,但不知所云。
会诊所见:小便失禁,大便已8日未解,腹胀拒按,可见肠型,余症同前。舌红,苔黄燥少腻,寸口脉细数,趺阳脉滑实,
太溪脉微有动。经治见中州运转已启动,但见其邪有化燥之势。以小承气汤通腑祛邪,使疠毒随便而去。处方:
枳实12克,
厚朴20克,生
大黄8克(后下),12小时连服2剂,得大便,下燥屎2次,腹胀拒按缓解,肠型消失,神志较前转清。续予三仁汤加减,方同前。共服6剂,患者咳吐浓痰由黄绿转白,神志明显清醒,但渴而喜冷饮,饮食渐进。舌红,苔薄黄少津,寸口脉滑,趺阳脉似浮滑稍有力,
太溪脉缓而有力,此乃胃气已振,肾气渐复。
再次会诊,吴忠文曰:“至此,活矣。”温热疠毒虽大除,但热毒已耗液伤津,故见渴喜冷饮。拟
竹叶石膏汤合越鞠丸清余热兼解痰火湿郁。处方:
竹叶12克,生
石膏15克,法
半夏10克,白泡参15克,炙
甘草6克,
麦冬12克,炒栀仁8克,
郁金12克,湘曲15克,
川芎10克,
水牛角20克,粳米一勺(注意火候,米熟汤成)。共服9剂,能自进食,二便如常,但仍渴喜冷饮,多食易饥,续拟中医方补气生津,清余热而救治成功。随访至今,无后遗症,无复发。
按:《黄帝内经·素问》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趺阳脉学·下篇·断疾病预后》曰:“诊趺阳脉对疾病预后起着决定性判断作用,有着预测吉凶生死之重要性。”三脉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
太溪脉候肾气。三脉同候多用在寸口无脉或观察危重病患者时运用。若寸口脉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
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脉同诊有生死相关的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的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