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难定
中医药干预效果难被认可
对于中医药干预无症状HIV感染期的疗效评价标准而言,目前国际公认的金标准为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尽管中医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用这些指标来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有其局限性,因为中医药强调的是症状体征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及其体现出来的整体疗效,但目前没有公认的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的评价模式和方法,也没有可以体现中医整体治疗效果的评价体系。这直接影响到医学界乃至社会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认可程度。
鉴于此,应加强对艾滋病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通过大样本的证候学调查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研究,筛选有代表性的无症状期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可以体现感染者生存质量的主要指标,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中西医防治艾滋病专家进行论证,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对症状体征和体现生存质量的指标进行量化计分,然后在临床研究中进行验证,制定出体现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使中医药的疗效更具可比性、科学性。
现代医学的抗病毒治疗有着准确的作用环节,机理明确,治疗后可使病毒载量迅速下降,免疫功能恢复。经过中医药治疗后,无症状HIV感染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部分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但并不清楚病毒载量下降和免疫功能恢复的具体作用机理,很多只是假设或猜测而已,也无法准确找到中医药延缓无症状感染者病程进展的作用靶点,单纯用中医药理论解释又不能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同时也影响到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开展。
因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必须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物的作用靶点等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中医药延缓无症状HIV感染者发病机理研究,是否作用在影响病程进展的某个环节,如中医药能否影响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表型的活化或表面受体的表达等,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更深入地揭示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新药奠定基础。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针对有临床疗效的药物,加大对无症状带毒期中药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协调各科研院所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搭建艾滋病科研的合作平台,遵循随机、平行对照、盲法的科研原则,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科研协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以研制出针对无症状HIV感染期的中药新药,填补国内外空白,展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广阔前景。
(作者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