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痛、肝郁、带状疱疹、

【医家】印会河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尿频、痛、肝郁、带状疱疹、肾气不足、舌苔白厚、肝病、胁痛、肝炎、脘闷、迁延性肝炎、苔白厚而腻、湿、倦怠乏力、气短乏力、舌苔厚腻、大便溏、右胁痛、肝硬化、痰浊、血热、消积、微热、少食、久病、脉细、脉弦、肾虚、气短、便溏、滑数、燥、
【内容】
谷某,男,55岁。
初诊:1975年3月8日。
主诉及病史:右胁痛一个多月。今年二月,出国前检查身体,发现肝炎,转氨酶151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U、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右胁不适,脘闷,心情紧张,于3月8日来我院门诊治疗。
诊查:目前右胁疼痛,脘部憋闷、痞塞,两耳发堵;夜间尿频,每夜四五次;气短,倦怠乏力,大便溏软,食纳不甘。肝功化验三项均不正常,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升到12U,经某医院诊断为“迁延性肝炎?”舌苔白厚,舌质略红,脉象弦滑。肝可触到。
辨证:据其肝可触到、身体略胖、胁痛脉弦,知为肝郁,木来乘土,土木失和,中运不佳,故见脘部憋闷、痞塞、气短乏力、便溏少食。舌苔白厚,脉见滑象,久病入血,故舌质略红,胁痛比较固定。子盗母气,肾气不足,故见两耳不聪,夜尿频数。综观脉症,知为肝郁犯胃、病久入络,兼有肾气不足之证。
治法:调肝和胃,活络益肾。
处方:燮枢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炒川楝子12g皂刺5g红花10g白蒺藜9g赤白芍各9g茯苓12g泽泻9g桑寄生15g元参12g龙胆草9g水煎服,3剂。上方药连进二十多剂,胸脘憋闷减轻,食纳增加,大便已成形,右胁疼痛已止,左耳尚感发堵,夜尿仍频。胁背部近日又起缠腰龙(带状疱疹)。舌苔渐退,脉仍弦。上方加龙胆草6g、刘寄奴9g。连翘败毒丸5袋,每次服1/3袋,一日2次。又进药24剂,除右胁尚感疼痛外,余症均消失,缠腰龙亦痊愈。仍投前方去龙胆草、白芍,加焦三仙各9g。6月2日来诊,除肝区微有隐痛外,无其他症状,5月底查肝功,三项均正常。此后,因在就近医院换服肝炎研究组的专方专药,前述症状又都明显,连查几次肝功均又不正常,并且肝脏较硬,医院大夫暗告家属,此病为早期肝硬化。因此不顾路远和就诊困难,又来我院治疗。当时还兼见手心微热,夜尿频数。脉细而弦滑数,舌苔白厚而腻。仍在前方基础上随症选加川续断、苍术、半夏、藿香、佩兰、覆盆子、狗脊等,每次选加两三味。每周服药6剂,连服药六十多剂后,不但前述各症状均已消除,而且连查三次肝功能(每月一次)皆为正常。以后渐改为隔日服药1剂、隔2日1剂,因肝稍大,也曾加用过莪术3~5g、五灵脂9g、生牡蛎20~30g,以助消积散结。此后即能上班工作。1980年改服丸药,坚持长期服用。丸药方如下:柴胡40g黄芩40g皂刺20g白蒺藜40g红花36g苍术36g茯苓80g苏梗40g焦四仙各40g檀香25g片姜黄36g川续断40g半夏40g泽泻40g佩兰30g藿香3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2丸,1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984年3月追访,服丸药3料,即完全停药。虽已退休,身体却一直健壮,精神佳良,面色光润,饮食正常。1986年8月追访,身体十分健壮,肝病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除肝郁犯胃的症状外,尚有两耳不聪、夜尿频数之症,知为子病累母,日久且见肾虚之证。故在治疗中曾加用桑寄生、川断、覆盆子、金狗脊等药以补肾摄尿、聪耳目。治疗中又曾并发缠腰龙(带状疱疹),此病为肝胆二经毒热及心经血热所致,故曾加用龙胆草、连翘败毒丸等泻肝清心、化湿解毒之品。另外,本病人的舌苔厚腻、脘闷、痞塞症状较为突出,并且滞留时间较长,所以后来加半夏、藿香、佩兰、檀香、苏梗、苍术等芳香化浊、燥湿理气之品;在配丸药时,此类药也没有去掉,以防再出现此症,这也与患者身体偏胖、痰浊偏盛有关。所以,中医临症时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固定死方、刻板不变。请参照病案十的按语、处方等,对照参悟,可对治疗西医诊断的肝病有一些帮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