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盗汗、口苦、胆结石、

【医家】徐经世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黄疸、盗汗、口苦、胆结石、溲黄、全身皮肤发黄、结石、郁热、痛、肝胃不和、皮肤瘙痒、脾失健运、气机逆乱、气阴两虚、舌红苔黄、舌红苔少、肝郁脾虚、舌红少津、湿热内蕴、湿邪内蕴、湿邪阻滞、夜不能寐、饮食少进、巩膜黄染、大便溏、便溏、伤阴、身黄、神疲、湿热、苔黄、瘙痒、湿、郁、
【内容】
林某,女,42岁。
初诊:1995年4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始因胆结石,先后行2次手术,后不久又感脘胁疼痛,经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结石,眼膜及全身皮肤发黄,逐渐加重,瘙痒不已,痛苦难忍。
诊查:口苦少饮,溲黄便溏,日更数次,入寐盗汗,精神疲惫。巩膜及全身黄染,舌红苔黄,脉象细弦。
辨证:湿邪阻滞,郁热内蕴,脾受木侮,阴液受伤。
治法:醒脾和胃,清化湿热。
处方:煨葛根30g石斛15g竹茹10g扁豆花30g蝉蜕8g杭菊花15g绿梅花20g黄芩10g茵陈20g生苡仁30g瘪桃干30g车前草15g嘱其先进5剂,有效继服5剂再诊。
二诊:4月30日,上方连服10剂症状悉减,惟大便仍溏,日更数次,小溲黄短,故守原方稍增其制为宜。
处方:煨葛根30g石斛15g竹茹10g扁豆花30g杭菊花15g绿梅花20g茵陈15g焦山楂15g苡米30g瘪桃干30g车前草20g蒲公英15g药继进10余剂,黄疸消退,饮食增振,盗汗未止,精神转好,二便正常。
三诊:经诊两次,药进20余剂,黄疸退除,饮食增加,惟气阴两虚,舌红苔少,口苦少饮,睡眠仍差,入夜盗汗等症较为明显,拟方以资调节。
处方:煨葛根25g北沙参20g竹茹10g石斛15g绿梅花20g枣仁25g淮小麦50g瘪桃干30g焦山楂15g炒川连3g西滑石15g(布包)车前草15g 10剂经连诊3次,药进30余剂,症状已除,后以柔肝和胃,通顺腑气,连调治3月,身体恢复正常,投入正常工作。
按语:本例曾因胆结石先后2次手术,不一年又见复起,检查提示,为肝胆管结石,病发黄疸(阻塞性黄疸)。症见周身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无度,夜不能寐,寐后盗汗,饮食少进,大便溏泄日更数次,舌红少津,苔黄口苦,脉象细弦。此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郁久伤阴,津液失布。所取治法用药,既要注意病位,又要考虑整体,辨证施治,方可有效。认为胆之为病,多由肝胃不和,脾失健运,湿邪内蕴和疏泄失利有关。因为胆既是属于六腑亦为奇恒之腑,其功能宜通宜降,其通顺全赖肝气疏泄,其降则又有赖胃气下行,故有禀受于肝,乘之于胃的协调与制约作用。一旦气机逆乱,通降失职则发为病,故临床见症,正是由此所致。治疗用药,当顺行其道,纠其逆转。针对本例体征,自拟消化复宁汤,以醒脾和胃,清化郁热,淡渗利湿,养阴生津,药进月余则黄疸消退,舌转有津,饮食增强,大便转好。后继以调治,临床痊愈,随访数年,未见复发。可见,保持腑气通畅,顺行其道,使整体持于平衡,则可达到安然无恙。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