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痛、短气、冠状动脉硬

【医家】夏仲方
【出处】夏仲方医案
【关键词】胸痹、痛、短气、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胸满、气滞、痰、痹、胸中气、真心痛、心绞痛、喘息、汗出、慢性支气管炎、食欲不振、胸痹心痛、心力衰竭、心痛彻背、心血瘀阻、不得卧、肺气肿、高血压、瘀血、阳虚、烦热、血瘀、胸痛、咳喘、失眠、满闷、心烦、秘结、气急、气窒、心痛、心悸、哮喘、脉沉、
【内容】
1965年三月中旬,应邀参诊一男性病人,65岁。
患者于上年六月中进院,诊断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亚急性前中隔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症,肺气肿等等。住院九个多月迄今,一直遵守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利尿镇静以及放松冠动脉血管药剂。

察其体形丰盛,脉象沉弦细数,呼吸气急浅短。主诉长期来胸宇满闷,左侧阵发绞痛,尤其在睡梦惊醒时,烦热汗出而胸痛气窒,绞痛更苦难受。大便经常秘结,食欲不振,进餐膳间不感趣味。


据上述,正如《金匮》列论“胸痹心痛短气病证”所指极其相类。原文没有明文阐言病的机理,可是从条文下列出的几首处方来看,虽然方药配合不同,但除痰理气的治法却是一致。理解为痰蕴—气滞—血瘀这样的演变成患,是符合仲景氏思想的。想到“真心痛朝发夕死”这句话,也正是这种病。古人谓“真心痛、痛连肩背臂膊”,正好把心绞痛的典型症状非常切实的描写出来。于是,乃合并桔枳姜汤,苓杏草汤,蒌薤酒汤三方,裁去姜、苓后,易以全福、苏子、沙参为方,给服六帖(西药照旧服用),胸否塞消去大半,咳喘得平,心绞痛少发,发亦极轻。续服一周,这两个主要症状,完全解除。
存在着:睡不安,常被恶梦惊醒而心烦汗出,脉息虽有减慢,但稍稍活动,立即加速搏动,乃撤换方药,改进柴胡加龙牡汤,去掉铅丹、红枣,二帖即通宵安睡,全无梦扰烦汗等。病人喜出望外地说:多年来失眠恶梦,竟然一药而奏功,要求抄示药方,记入手册。原方服到二周,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脉息减到七十二跳,能够增加活动,走出病房,访寻病友聊天消遣,不再整天静卧一榻了。此后,间服原方一帖,两个月停药,留院观察,迄今已将百日,诸症稳定,无有变动。

按:《金匮要略》第九篇将胸痹、心痛合为一篇,篇中二者既有分论,又有合论。文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说明胸痹的病机是阳虚阴盛、胸阳痹阻。本篇还指出胸痹主症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并可见不得卧、心痛彻背、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胸中气塞等症。对于心血瘀阻所致胸满、心悸等,《金匮》另有第十六篇瘀血胸满论述。

对胸痹的典型症状,《金匮》论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薤白入心肺胃肠经,散寒邪,温通中上二焦气机,是治疗胸痹的主药,为临床常用。若病机为饮阻气滞,痹阻胸阳者,另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前者为饮邪偏盛,后者证属气滞偏盛。仲方将三方揉和,宣畅中焦、上焦气机,通阳散结,行气祛痰,化饮开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