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痰、少阴病、心烦、下

【医家】陆渊雷
【出处】陆渊雷医案
【关键词】伤寒、痰、少阴病、心烦、下利、神疲、脉数、麻疹、阴阳离决、鼻翼煽动、欲吐、脉弱、口渴、表证、气虚、吐、郁、痢、
【内容】
林宝宝
初诊 疹出三天,尚未退净。神疲,脉数而弱。但欲寐,下利。舌色甚白。此殆多服寒凉药所致,有危险。


葛根6克 杏仁9克 云苓12克
生、炙草各1.5克 麻黄2.1克象贝9克

黑附块9克 生石膏18克(打,先煎) 淡芩4.5克
干姜3克

二诊 神气较清醒,抚之知哭吵。咳较畅,痢较瘥。可望有生路,今鼻煽,多水泡声。
麻黄连根节用1.8克 象贝9克 炒白术6克
炙草3克 生石膏18克(打) 北沙参9克
炒扁衣9克 桔梗4.5克 海浮石9克


黑附块6克
【按】从原文可知,患儿初有麻疹表证,而前医用药寒凉过度,致宣透不足,疹出不畅,“疹出3天,尚未退净”。“神疲,脉弱,欲寐,下利,舌色甚白”皆为少阴之象,而“脉数”则显示其麻疹尚有内郁而未完全透发者,依此推之此孩或可有心烦、口渴之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有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故陆氏云“有危然”。初诊方用四逆汤以温阳救逆,防止危象出现;麻杏石甘汤宣发透疹;葛根芩连汤去黄连止利,去黄连者畏其寒凉;另加象贝母、茯苓化痰益阴行气,以调畅阴阳之气。


二诊时经过前方1剂,神气转清醒,说明阳气已回。咳、利、鼻翼煽动显示肺气之宣发肃降亦未竟全功,气道之中痰液较盛,兼中焦阳气尚有不足,故用麻黄、石膏宣畅肺气;桔梗、象贝母、海浮石之属化痰止咳;炒白术、炒扁豆衣、黑附子、炙甘草诸药温中止利。

上述两方药味虽不多,却切中病机。陆氏辨证思路清晰,擅长使用伤寒经方并加以化裁,处方直指要害,三剂病愈收桴鼓之效,将一个有可能出现阴阳离决危象的患儿全力挽回。


近代伤寒名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少阴上篇第十五》中说:“少阴伤寒,抵抗不足也。形气虚弱之人,在太阳开始抵抗之时,即有不足之征,此太阳、少阴合病也。具太阳证,准用太阳药,见不足,即当用加入温壮之品,仲景之麻附细辛汤,乃其一例也。”这段文字对于我们理解陆渊雷先生本案以温宣为主的用药精神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