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喘、虚、气喘、气上冲、

【医家】李铎
【出处】医案偶存
【关键词】痰、喘、虚、气喘、气上冲、哮、喘促、肺胀、气脱、肾虚、痰饮、燥、肾不纳气、痰饮咳嗽、产后虚损、脉细欲绝、面色青、不得眠、小便频、手足温、右脉虚、不能食、痰阻塞、咳嗽、唇淡、阳虚、寒热、喘急、老年、冷痰、满闷、虚冷、胸胀、水饮、头晕、脉沉、积、痛、郁、吐、
【内容】
吴氏妇,年四十余,气喘而急,咳嗽痰呜,稠痰带红,胸胀而痛,不能欹卧,面色黯瘁,唇淡白,昏冒闭厥,脉细欲绝。以脉象形色而论,似属产后虚损之证,据所见病候,又是热积痰凝之状,询其家人辈,述因郁气及嗽久服糖食过多,以为顺气化痰,讵知水橘糖食助热生痰,且甘能令人满,是以食下即满闷,比际本元固虚,而标证更急,当舍脉从证治,加味四七汤。
杏仁 半夏 川朴 茯苓 苏子 香附 神曲 北沙参
竹沥一羹匙,姜汁一茶匙刺,入服。
又 昨方颇效,大吐稠痰,诸候渐平,爰议固本,兼治其痰。
高丽参 茯苓 沉香 苏子 橘红 半夏 神曲 厚朴 竹沥
此方服二帖,气顺痰下,食进病除。
东坑傅姓妇,年五旬余,论哮证之发,原因冷痰阻塞肺窍所致,故遇寒即发者居多。盖寒与寒感,痰因感而潮上也,此番加以食冷物糍果,犹滞其痰,肺窍愈闭愈塞,呼吸乱矣,脉亦乱,而哮自加甚。是以旬日来不能安枕,困顿不堪,时际严寒,虽拥衾靠火,难御其寒,非重用麻、杏、细辛猛烈之性不能开其窍而祛其寒,佐以半夏、厚朴、苏子而降气行痰,再加麦芽、神曲消食导滞,引以姜汁利窍除痰,连服四剂,必有效也。
此方服二剂,即能就诊而卧,可谓奏效之速,其子持方来寓云:乃母言药虽见功,而不敢再进,求易方。余晓之曰:麻辛虽猛烈,能发汗,一到此症,虽盛夏之月,孱弱之躯,不发汗,不伤气,何况此严寒冻栗之际,冷痰塞窍之病,非麻辛不能通痰塞之路,非诸苦降辛通佐使之味不能除冷滞之气,且既获效,又何虑焉。令其照方再服二帖,必痊愈。但不能即刈其根而不复发也,宜常服药,歼其痰伏之魁,拔其痰踞之窠,庶或能除其根耳。
肺腧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窒塞关隘,非猛烈药,何以奏效。寿山
余某,年六旬,气喘逾月,医用疏肺降气法不效。此病在肾,非肺胀实证,乃肾虚而喘也,议都气丸加附子,沉香、淮牛膝十余帖而愈。
杨秉南,年五十余,面色鲜明为饮,脉息细沉为虚,气喘入暮加甚,明是浊饮上干。按饮为阴邪,阳虚不能旋降,冲逆不得安卧,当宗仲景真武法加减
附子 川姜 茯苓 沉香 白芍 泽泻 山参
汪某,五旬有六,阳气渐衰,过服阴药,渐至气喘不续。昨用摄纳定喘之法,原以下元已虚,肾不纳气,痰饮随地气上升而作喘,依理应奏效,服之气更喘。细思浊饮自夜上干,填塞隧道,故阳不旋降,冲逆不得眠卧,于夜分更甚。法当通阳,议仲景真武加桂主之 喘证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为喘证提纲。然实证宜分寒热,虚证宜分精伤气脱。
喘促者,气上冲而不得倚息也,当与痰饮咳嗽、哮证参看。 寿山
余某,年五十余,形躯丰盛,病气喘。视其面色青如蓝,身汗如油,四肢逆冷,诊脉皆萦萦如蛛丝。与其子曰:病不及是夜矣,果如斯而逝。又朱家巷一车夫,东乡人,五鼓敲门请诊,脉沉于筋间,劈劈急硬如弹石,声如拽锯,鼻气有出无入,能呼而不能吸,此肾气绝也。余亦断以不出是夜死,次早果殁。
喘证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二证皆肾真已绝,气脱则根浮,吸伤元海,危亡可立而待。且《素问·五色生死篇》曰:色见青如草滋者死,黑如炱者死。又《审治篇》曰:病不许治者,病心不治,治之无功矣。
分局罗巡丁,年四旬,形肥而长,素有喘病。三月间因差务驱驰,劳力冒风寒,喘甚气上冲而不得倚息者月余,服药不效,形容黯瘁,不能食,余诊得右脉虚滑,左沉细,所喜手足温暖若四肢逆冷不治,?初以附子、麻黄、杏、朴、苓、半、甘草、桂枝、生姜煎服,气略平以此先治外邪。因其痰饮甚多,投椒、附、桂、苓、半夏、甘草、生姜通阳祛饮,不应,而声如拽锯,形状甚危,复依得石脉,虚滑无力,与七气汤高丽参、当归、肉桂、炙草合青娥方故纸、胡桃一帖,喘急大减,再剂喘定气平,即能着枕正偃,并可纳食,令其层进数剂寻愈。
陈修园曰:喘者气上冲而不得倚息也,有内外虚实四证,外则不离乎风寒,内则不离乎水饮,实则为肺胀,虚则为肾虚,宜分别治之。余按此症,虚兼内外,治分次第,归根于虚。以七气合青娥方,内有参能定喘,而带皮胡桃则敛肺气,故如此效也。
李,六五,脉来大旺,冬令非宜,且老人脉宜缓弱,亦忌燥亢,惟喜尚有根,不同阳脱之候。外症喘促头晕,小便频多,虽老年人常态,而总宜温理下焦,以固真阳。
附子 焦术 盔沉 白蔻 胡巴 固脂 益智 小茴
晚进黑锡丸三钱
又,前剂有效,足微温,理下焦不谬,盖下焦乃阴阳之道路,元气之所藏。一病虚冷,则肾气不能归元,必泛逆而见诸症。兹则脉象渐平,然总近亢燥,须得温以培固,重以敛镇,使肾气有归,而真阳不越,乃为正治。
附子 白术 吴萸 川椒 胡巴 固脂上桂少许 益智黑锡一在块,煎 牡蛎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