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血、小便黄赤、心烦、伤寒

【医家】刘渡舟
【出处】临床心得选集
【关键词】衄血、小便黄赤、心烦、伤寒、吐血、齿衄、舌质红绛、血分之热、大便不爽、大便秘结、心气不足、气机不利、舌质红、苔薄黄、小便黄、心下痞、瘀血、吐衄、下血、心火、脉滑、咳血、惊悸、胸满、出血、苔黄、
【内容】
齿衄案
刘某,女,30岁。齿衄半个多月,心烦,夜寐多噩梦,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以泻心火为先。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6克二剂。
服药后小便黄色加深而味浓,随之衄血明显减少。此热从小便而去,改用清胃滋阴之法。
生石膏15克知母9克竹叶10克粳米10克玄参12克生地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炙甘草6克
四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火热邪气痞结于心下而致“火热痞”的一张名方。仲景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共二十余字,就把“火热痞”的病机、病位、病性、主要脉证、治则与方药概括无遗。但是,临床辨证时,仅仅据此还是很不够的,往往需要参考一些其他症状,如火热邪气上扰,多见心烦,或衄血、吐血、咳血等;火热邪气迫于小肠则小便黄赤;火热痞塞心下,影响胃肠气机不利,可见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爽。此外,舌质红绛,苔黄等也常可见到。如果能综合多方面的火邪表现,结合主证主脉,则可准确无误地作出判断。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本方对于火热邪气引起的出血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治疗血病的第一张方子就是此方。但是,唐容川使用的是煎煮方法,与《伤寒论》的沸水泡渍法不同。《伤寒论》要求“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取药物寒凉之气以清中焦无形之邪热,而不取其苦泄之味以防直走胃肠。唐容川用煎煮法,是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的“泻心汤”而来。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及剂量与大黄黄连泻心汤都一样,但仲景用煎煮方法,要求“顿服”;来治疗由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吐血、衄血,目的在于取其味厚力大而清泄血分之热。所以,虽然组成的药物相同,但煎服法不同,则其效应也各不相同。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