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痰、畏寒、支气

【医家】沈自尹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咳嗽、咳痰、痰、畏寒、支气管哮喘、寒痰阻肺、痰白、喘、舌淡、咳喘、脉细、鼻炎、气喘、苔薄、脾虚、湿、虚、
【内容】
李某,女,76岁。初诊2007年7月17日。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数年。
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伴气喘数年,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西药氨茶碱及雾化吸入剂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

现症:咳嗽咳痰,痰白黏,畏寒明显,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薄,脉细。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辨证:寒痰阻肺。
治法及方药:温肺化痰。自拟方。

茯苓10g 桂枝10g 白术10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冬瓜子15g 鱼腥草30g 金荞麦30g 紫菀10g 前胡10g 生甘草6g 青陈皮(各)6g 7剂
二诊(2007年7月24日)咳痰与畏寒明显好转,但近日鼻炎发作。
上方加苍耳草20g。7剂。另肌注喘可治,每日1次,每次2支。


三诊(2007年7月31日)畏寒与咳痰涕喘均有好转。
上方加淫羊藿10g。14剂。余治疗同前。

四诊(2007年8月21日)黏冻样痰已除,咳痰已爽,畏寒等症状亦明显好转。治疗同前。
【按语】从主症分析,沈氏诊断为咳嗽,证型为寒痰阻肺。咳嗽病位在肺,本型与脾、肺关系密切。脾虚则健运失常,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阻碍气机,故咳嗽痰白而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之谓也。患者常年患病,病久必虚,畏寒明显,说明体内有寒。治以温肺化痰,降气止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气之根在肾,治疗后期不忘加入淫羊藿,以温肾阳,肾主纳气,这对于防止咳喘再次发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患者坚持服用中药,随访至今病情控制良好。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