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温疫、脘痞、身热、郁

【医家】何绍彭
【出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关键词】咳血、温疫、脘痞、身热、郁、余热未清、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脉洪大、错语、恶寒、腹胀、呕血、便闭、头痛、胀满、吐血、温病、温邪、误治、虚热、失血、虚、
【内容】
淦祖照,年二十余岁,耕种为业,住瘳坊区。
病名:温病咳血。
原因:温邪劫伤肺络,咳血已经半月,后因初夏劳力,病乃愈甚。
症候:不时咳血,甚则呕血,身热脘痞。
诊断: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微弦,此由邪伤肺络,肺气失于清肃,致阳络伤,血从上溢也。劳力病甚者,有所用力,则气血之行疾,而上涌愈甚也。及失血过多,则虚而生热,是以又有身热脘痞之症也。
疗法:以桑叶、白茅花、米仁畅肺分之气,百草霜、黑姜、紫苑理肺分之血,皆有宁络之功,生地、芝麻、西参、阿胶补络损以平虚热。
处方:白茅花钱半 冬桑叶钱半 生米仁三钱 百草霜一钱黑炮姜二分 鲜生地三钱 黑芝麻钱半 毛西参一钱二分陈阿胶一钱二分 紫苑钱半
效果:四剂热退血少,于前方去炮姜、桑叶,加生白芍,又六剂而血止。仍于方内去白茅花、百草霜,加霍斛、杞子各一钱,调理而痊。
廉按:咳血较吐血为难治,方用清肺宁络,参以濡血,亦属寻常疗法,妙在白茅花、百草霜二味,气清质轻,善止肺血,炮姜亦反佐得力,使诸药无阴凝之流弊也。
姜德清
病者:官忠学,年五十岁,住平度城北花园。
病名:温疫昏厥。
原因:辛酉年八月染疫,前医叠次攻下而无效。
症候:初起恶寒头痛,四肢痠疼,叠经误治,遂致舌胀满口,不能言语,昏不识人,呼之不应,小便自遗,便闭,旬余大小腹胀,按之板硬。
诊断:六脉洪大,齿垢紫如干漆,脉症合参,此极重之温疫昏厥也。医者不明病源,发表数次,大耗其液,温补药多,更助其火,火炽液伤,上蒸心脑,下烁胃肠,病之所以酿成坏象也。
疗法;汤丸并进,因重用生石膏直清阳明,使其敷布十二经,退其淫热为君,犀角、川连、黄芩、连翘,泄心肺之火为臣,元参、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为佐,丹皮、赤芍、栀子泄肝经之火为使,令其先用利便糖衣丸五粒,接服蓖麻油一两,服后约一时许,大便自下,大小腹俱软,速进汤药两剂头煎,调服安宫牛黄丸两颗。
处方:生石膏八钱,研细 真犀角四钱 小川连四钱 黄芩四钱青连翘三钱 元参一两 鲜生地一两 知母八钱 丹皮三钱赤芍三钱 焦栀子三钱 生绿豆二钱 鲜竹叶五钱,煎汤代水
安宫牛黄丸方
犀角末一两 小川连一两 黄芩一两 焦栀子一两广郁金一两,生打 明雄黄一两 飞辰砂一两 珍珠五钱台麝香二钱半 真梅片二钱半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赤金为衣,每丸重三分,金银花、薄荷煎水送。
次诊:六脉和而略大,齿垢净尽,舌尚干,能言语,惟昏澹未净除,是余热未清。原方减其用量,再进两服,间用安宫牛黄丸一颗,药汤调服。
次方:生石膏四两,研细 真犀角二钱 小川连二钱 黄芩二钱青连翘三钱 元参六钱 鲜生地八钱 知母六钱 粉丹皮三钱赤芍二钱 焦山栀三钱 生绿豆一两 鲜竹叶三钱?安宫牛黄丸一颗,研细,药汤调服
三诊:六脉和平,舌苔退而微干,时有错语,仿增液汤意,令其连进两剂,间用万氏牛黄丸一颗,研细,药汤调下。
三方:仿增液汤意。
生石膏二两,研细 细生地八钱 知母六钱 连心麦冬四钱万氏牛黄丸一颗,研细,药汤调下。
万氏牛黄丸方
西牛黄五分 小川连一两 黄芩二钱 广郁金四钱 生山栀六钱 飞辰砂 三钱 共为细末,神曲糊丸。
效果:八日即能起坐,旬余胃健而愈。
廉按:病则温疫昏厥。药则中西并进,方则从余氏师愚、吴氏鞠通两家择用,清矫雄健,卓尔不群,直胆识兼全之验案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