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肺热、痰热、伤阴、汗出
【医家】张汝伟
【出处】临症一得
【关键词】痰、肺热、痰热、伤阴、汗出、身热、郁、吐、大便溏薄、渴不欲饮、脉细弦数、口不渴、咳痰、唇焦、撮空、音低、发热、阴虚、脉软、咳嗽、神清、便溏、溲赤、谵语、湿热、虚、狂、痛、
【内容】
余幼,年十二,宁波。肺热内蕴,伏温晚发,身热一候有余,面色蒌黄,肌肉销削,咳窒不爽,痰吐甚艰,胸胁隐痛,大便带溏,苔剥质绛。肺热移于大肠,亟宜肃肺养阴,化痰泄热,不可再表。
水炙桑皮 南沙参 杜苏子 玉泉散包 光杏仁 天花粉象川贝 山栀仁各三钱 炙紫苑 枇杷叶去毛,包 姜竹茹各钱半
二诊:表热得清疏宣化之法,日间已退,入暮热度又升,郁咳痰少,便溏溲赤,苔光剥,脉细弦数,湿热交盛,致伤阴津,宜再清化里热。
细生地 南沙参 桑白皮 地骨皮 甜杏仁 川贝母冬瓜子各三钱 海蛤散包,五钱 茅根肉去心,一两 陈海蛰二两,漂淡鲜地栗去皮,五个,代水煎药
三诊:续进清化里热之剂,表热退净,入暮烘热亦微,咳亦须稀,大便纯下白沫,痰从下行之兆,苔剥亦平,宜仍前意加减。
南沙参 桑叶皮 象川贝 天花粉 地枯萝 冬瓜子朱赤苓各三钱 青蛤散五钱 橘白络 枇杷叶 炙竹茹各钱半
本证始末:此证始认为风寒,重用辛温表散,易医,又认为童痨,继进滋阴柔腻之品,遂为咳哑音低,骨瘦肉削,几成不救,经伟?共诊四次,旬日之间,得能挽狂澜而达彼岸,亦幸事也。
方义说明:此证在面色蒌黄,肌肉销削,大便溏薄,苔剥质绛之诊断。似乎阴虚入损现象,但从发热不退,咳窒不爽,痰吐甚艰上研究,是可知表邪未清,肺胃痰热,胶结不化所致,故断大便之溏,为肺热移于大肠,前后三方,均主清肺、化痰、泄热、养阴方面,不用滋腻之品,故能见效。如在第一医家,用辛温发表之时,改用辛凉疏透之方,即无此危险,而淹缠日久也。
邵幼,年十三,常熟。秋温伏邪,身热已有一候,汗出而热不退,大便已更颇畅,小便仍赤亦多,咳嗽而中脘亦不胀,惟手足心烙热,苔则光绛而干,但口不渴,伟谓热久伤阴,定有剧变,宜防。今姑宣肺育阴,疏化痰热,以俟其转变。
南沙参 细生地 炒牛蒡 光杏仁 象川贝 山栀仁 带心翘 车前子包 朱赤苓各三钱 炒赤芍二钱 枇杷叶二张炙竹茹钱半
二诊:前剂投后,不增亦不减,中延同道诊治,又延一候,热入厥少二阴,痰气阻郁于阳明,刻诊神志昏沉,似寐非寐,谵语撮空,喉中嗘吼之声不绝,小溲短赤,苔仍光绛而剥,口舌唇均糜腐,唇焦齿板,渴不欲饮,脉软小数,形消肉脱,危象显著,拟进育阴清心,化痰宣窍之法,以图挽救。
乌犀尖二分,磨冲 玉泉散包,五钱 细生地 花龙齿各四钱鲜菖蒲打 陈胆星八分 天竹黄一钱 朱翘心 茯苓神辰砂半 川贝母 焦 枳皮 炒赤芍各三钱 海蛤散包,一两枇杷叶露半斤,二味先煎代水
三诊:两进清宫化痰,滋阴退热之法,幸得热退神清,微见白?,惟正气已虚,而痰热尚未肃清,热度仍有卷土重来之势,脉右细弱,左小数,苔略起而薄,今宜扶正化痰,清营泄热治之。
原金斛 北沙参 川贝母 甜杏仁 扁豆衣 云茯苓车前子包,各三钱 大麦冬 炙竹茹各钱半 新会白一钱?海蛤散包,五钱
本证始末:此证始终有一月之久,才得痊愈,摘录仅此三方者,病象尚未险恶,第一诊时,伟即断定,必有危险,见微知著也,第二方为焦头烂额之挽救方,力量沉着,足以应付病情,第三方为调理着手开端之法,以后是顺水行舟,自无全录之必要。
方义说明:既知病有变化,何不未雨绸缪,预为防范,使不至严重?因病势欲来,有如天气欲蕴酿为雪为雨,无论如何,不能阻止,此病不变在于人体上之营卫气血,有一定之变化,不至其极,不能转变,至转变既定,可以挽救,此第二方之所以奇效也,所谓见微知著者,因汗出便通,小便亦有,所用以出邪之路均通。而邪不退者,正气之抵抗力不足以胜之,但又不可补以托之。此第一方,所谓严阵以待也,其中隔一星期之方,大多偏重于辛温解托,故变症更剧,倘仍如第一方之加减或可症势较为平静。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