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黄疸、湿、食欲不振、
【医家】关幼波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热、黄疸、湿、食欲不振、腹胀、小便深黄、舌苔薄白、脾失健运、口苦咽干、小便黄、热利、肝炎、阴黄、乏力、便溏、大热、气虚血滞、疲乏无力、脉弦细滑、虚实夹杂、正虚邪恋、形寒肢冷、正虚邪实、瘀阻中焦、脾阳不振、舌质淡、舌质红、大便调、小便清、脉细滑、脉沉细、厌油腻、厌油、寒热、寒湿、久病、尿黄、后重、痛、
【内容】
韩某,男,33岁。
初诊:1964年9月24日。
主诉及病史:1963年8月开始食欲不振,厌油腻,疲乏无力,同时发现尿黄,眼目发黄。检查肝功能,除黄疸指数13单位外,其他各项均属正常。曾诊为毛细胆管性肝炎。近1年来每隔半月或20多天,出现眼目发黄和小便发黄,反复不愈。
诊查:现症食欲不振,厌油,乏力,右胁时痛,腹胀,便溏,小便黄。舌苔薄白,脉弦细滑。
辨证:湿热未清,脾阳不振。
治法:清热利湿,温脾和中。
处方:茵陈15g猪苓9g白术9g泽泻9g干姜3g桂枝5g熟附片6g泽兰12g车前子12g
二诊:服上方药4剂后,口苦咽干,小便深黄。舌质红,复查黄疸指数14单位。进一步详细辨证,证象湿热未清,瘀阻中焦,脾失健运,久病以致气虚血滞。遂改变前法,拟以清热祛湿,芳化活血,佐以益气养血。
处方:茵陈60g生芪15g焦白术10g砂仁6g杏仁10g橘红10g藿香15g酒芩10g蒲公英15g香附10g泽兰15g杭白芍30g当归14g通草3g车前子12g
三诊:上方药服数十剂后,体力好转,食欲增加,腹胀消失,小便已清,大便调,复查黄疸指数降为5单位。以后重用生芪,进一步调理,临床痊愈,经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黄疸反复不退已1年余,开始仅从病程考虑,又兼黄疸不重,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便溏,舌苔薄白,似为阴黄。但也有湿热残留之象,如小便黄、脉细滑等,所以虽取清热利湿为主,但佐以姜、桂、附等大热温阳之剂,茵陈仅用15g,相对量小力薄,不但未效,反而助热伤正,故见口苦咽干、小便深黄、舌质转红、黄疸指数亦上升,湿热益炽。遂去辛热之品,改用蒲公英、酒芩、泽兰、通草、车前,并加大茵陈用量,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且以清利湿热为主。又因患者病已年余,湿困中州,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肝炎荣养,正虚邪恋,故用藿香、杏仁、橘红、焦白术、砂仁芳化开胃,健脾和中,生芪、当归、杭白芍益气养血,香附疏肝理脾。紧紧抓住湿热的基本特点,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最后治愈。经过此例的治疗,关老体会:按阴黄论治的基本要点是:应以阴寒湿邪为主证,无明确热象,或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脉沉细,舌质淡者,应当慎用桂附等大热之剂,特别应注意在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正虚邪实的阶段,立法用药更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