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热、谵语、郁、痉、撮空、

【医家】刘云湖
【出处】临床实验录
【关键词】壮热、谵语、郁、痉、撮空、逆传心包、温病、寒热、热病、下血、伤寒、亡阴、湿、口渴、热毒、热症、湿温、无汗、发狂、血脱、脉弦细无力、虚、循衣摸床、舌苔干、脉洪大、脑膜炎、脉沉细、便溏、声哑、痰涎、舌干、瘈疭、耳聋、微热、阴虚、昏睡、虚热、胸闷、燥、痛、神昏谵语、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余热未清、舌苔灰滑、足酸痛、脉洪数、脉细沉、肺气虚、发热、夜热、阴厥、恍惚、寒战、伏暑、风毒、房劳、有汗、项强、燥痰、恶血、恶风、大热、战汗、潮热、不寐、自汗、烦渴、气促、肾水、鼻干、舌卷、舌黑、头痛、舌边、脱血、气极、久痢、温邪
【内容】
南湖喻学川之父,年近七旬。
病因:下冷水过多,病湿温,医不知其治以淡渗佐以苦温之理,概用辛温,变成脑膜炎症,后延医谓脉太数急,症甚危险,主治甚难,不敢下药,乃请愚治。
症候:头剧痛项强,牵引遍身亦痛,恶风壮热自汗,胸闷咳嗽,痰涎直涌,气极臭秽,两足酸痛,时发神昏谵语,小便红赤。
诊断:六脉洪数,舌苔灰滑,此湿温极重之症也。
疗法:以清解兼用淡渗。
处方:香青蒿一两 连翘五钱 银花、黄苓各四钱 川贝、云苓、郁金、鲜毛根各三钱 蒌壳二钱 人中黄一钱五分
效果:一剂热退,冷汁不止,胸闷亦开,痰涎亦少,次诊脉较平缓。
接方:于前方去蒌壳、郁金,加泽兰叶三钱,二剂后诸病悉退,惟身软如绵,逾数日能食饭二三碗,喜食汤肉,调理半月而起。
理论:病理前已论明,无庸复赘。
方论:或问凡关于火热之脑膜炎证者,多用生石膏,前症用至四两,何此症不用耶。答曰:前症之偏于火,故面目红赤,目眥有浓厚眼矢,满头痛剧起泡,可知是火毒集于头部,非多量石膏不能救?焚退热,此症偏于湿,虽头项强痛不甚剧,而涎液涌出成渠,其毒热混于湿中。石膏为甘凉药,虽能清热。究与湿邪不宜。今重用青蒿,凉而不滞。能升散少阳邪热,清头脑之风毒,较石膏为妥也。
病者:家祝封年二十余,以商立业。
病因:其父二月病疫死,因而传染其母其姊,而祝封则尤甚焉。 症候:先是寒热不时,状类湿温,愚以苦温淡渗,服药数剂而愈。旬日后不免又有房劳之患,陡发热烦渴,至晚忽大下血成盆,内有紫黑块,顷之四肢转冷,足挛卷,谵语耳聋,舌苔干燥,又请愚诊之,脉极七八至,跌阳无脉,乃辞不与方。次日请龙范之以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甫入口,即见晕绝,瘈疭失溲,尿红如血。目瞑不识人,迫极又请愚治。
诊断:六脉仍洪大无伦,彼拟进范之药,愚立止之日:此非大热症,乃下血多而亡阴症。
疗法:与黄连、阿胶合炙甘草加二甲汤主之。
处方:精熟地六钱 阿胶五钱 麻仁五钱 炙甘草五钱黄连、生龙骨各三钱 生牡蛎二钱 鸡子黄一个
效果:一剂得平静,夜忽放寒战傈。愚曰此战汗,药有效也,今晚宜进三服,次日病大减轻。
接方:于前方加白芍、麦冬各三钱 加熟地、阿胶为八钱童便一大杯
效果:连服三剂后,时有寒热,调理半月始能起坐,然枯瘦发尽壳矣。
理论:病起二三月,况乘其父疫死之后,为传染症无疑,但传染症不免有细菌淆乱,然识症候而用药,病愈而菌毒自减,是药之治病,不徒愈病,且可杀菌。此乃国医之特长,无庸琐述者也。惟既愈之也,亚尔加里之性(即正气)未能恢复,遽犯房事以竭其精,不独亚尔加里性为之败坏。而斯丕尔明(即精髓)亦从而消灭矣。所以菌毒亦渐繁殖,杂于血液中以为患。其大下血者有紫块者,是菌毒?与血球战疲惫而出也。然菌毒虽出,而血液亦已告匮。邪出正虚,血脱阴亡,元阳无主,所以气口之脉洪大无伦,而跌阳之脉绝无一息也。阴既亡,阳无主,所以晕绝瘈疭目瞑失溲,此正仲圣所谓一逆尚引日。若再以范之之大苦大寒以诛伐无过,不亦成为再逆哉。
要之脱血之后,虽有热毒,亦当随血脱而解。所虑者血脱阴亡,真火无制,有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之虞。若此时竟用苦寒,则余烬之火,悉为扑减矣,可不惧哉。范之之药,愚所以劝其勿服也。
方法:此方乃复脉汤合黄连阿胶汤,又兼以救逆汤之加减也。大下血后,菌毒随血而去,血既下,则阴已亡。阴既亡,则阳无附,所以少火上冲而无制,顷刻有阳飞阴竭之虞矣。故以熟地阿胶麻仁,大养其阴,炙草以抚其正。龙骨牡蛎以潜其阳固其脱,鸡子黄者,为血肉有情之物,具生生不已之性,为奠安中焦之圣品也,阳之亢而不遽下,咸得力于童便引之以下趋也。次方加白芍、麦冬以助胶地,亦甘润存阴之义也。
病者:武昌中新河,裕华里,理发店张新记学徒,年十六、黄安人。
病因:初起本温热之症,一误于认作伤寒,再误于神鬼之延搁。
症候:以致热邪无制,历肺胃而少阴厥阴,将一身之津液,熬灼殆尽,神识不清,耳聋目瞑,口哑鼻干,气促,舌卷而焦黑,手痉足扬,壮热无汗,入夜尤甚。
诊断:脉弦细无力,时或代涩,真阴告竭矣。仲景所谓再逆促命期之候也。
疗法:与黄连阿胶汤合炙甘草汤加减之
处方:生龟板六钱 精熟地三钱五 杏仁、麻仁、阿胶、蚕沙豆卷各三钱 石菖蒲二钱五 川贝二钱 郁金 黄连各一钱五人中黄一钱 竹叶卷心十五皮 光化安宫牛黄丸一粒
效果:此药进一匙后,逾一句钟之久,目微动,稍有声息,再进?一小杯,舌上蜕一黑壳,内现嫩红肉,药毕病稍减轻。
再诊:脉现沉数弦有力,是脉有根蒂也。神识稍清,已能认人,舌上蜕出黑皮如壳,内现红肉,是症有转机之候也,前方有起死回生之力,真出乎意料之外者。现在目仍昏暗,壮热发痉,入夜谵语,大渴求饮,据云已饮冷水二盏,而渴犹不止,其津液之枯,邪热之盛,可想而知,急求滋润之法以救枯槁。
疗法:仿吴鞠通增液汤加减之。
接方:鲜生地、杭寸冬、花粉、连翘心、蚕沙各五钱 飞滑石、黄芩、芒硝各四权 元参三钱 人中黄一钱 卷心竹叶十五皮
效果:诸症悉退,脉亦平静,微有滑意,口渴思得凉饮,此余热未清,仍以前方为加减。
三方:前方去芒硝、蚕沙、卷心竹叶,加淡竹叶、鲜石斛、蔗汁各三钱。
效果:潮热仍未退,口渴欲冷,时谵语,入夜热甚,此热伏阴络。拟用青蒿鳌甲汤为加减。
四方:香青蒿、鳖甲各四钱、生地、连翘、竹茹、黄芩各二钱 鲜石斛、滑石各二钱五、人中黄一钱、梨汁大匙
效果:热退口渴亦解,惟食入即呕。 口味不和,胃有余热,仍主凉解,与竹叶、石膏汤为加减。
五方:生石青、淡竹叶各四钱,南沙参、杭寸冬、鲜石斛、生谷芽各三钱 知母两钱 炙草一钱 梗米一撮。
效果:服二剂而愈。
理论:此症病情症候不外热淫所胜,阴液消亡,致成危急间不容发之候也。盖阴消阳灼,不独肺胃所滋濡,即神经中枢,已乏营养,尚安问运动知觉之事乎。此固幼年自然之疗能犹在,若中年以后,早已不可救药矣。病理前案均有发明。无须多赘,惟脉弦细无力,时或代涩,似与热症不合,有阳病见阴脉之险,其实此种脉象,合之病情,极易明瞭。热淫太甚,阴液消亡,此时阴阳均有灭竭之?险,无论少火壮火,均有将熄之虞,安问脉之洪旺与沉涩哉。
方论:此病用黄连阿胶汤复脉增液青蒿鳌甲诸方,乃正常之办法。惟其中加蚕沙豆卷,似与病情不合,盖幼处之自然疗能,有能耐力,小有错误,亦必随而掩过,况有大剂甘寒相兼乎。病虽见愈,药宜再用修正,以为他日之鉴。
病者:族侄伯常之子海希,年九岁。
病因:往下巴河姑母家,偶患热病,请该医生某治之,与桑菊饮加柴胡,一服即见壮热谵语,旋即送归。
症候:转见谵语不寐,壮热昏不识人,手足发痉,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待毙而已。
诊断:时当半夜,叩求愚治,脉沉细而涩,舌苔干黑,谓之曰,此温热逆传心包症也。
疗法:与芳香逐秽,苦寒泄热为治。
处方:生龟板一两 石菖蒲、郁金、天竺黄各三钱 黄芩二钱元明粉五钱 尖川贝一钱五 人中黄一钱 上梅片、茄楠沉各一分当门子一厘 竹沥大匙。
效果:一剂谵语平,痉止,惟静睡壮热,内闭虽开,表邪尚未尽散,与加味麻杏甘石汤。
接方:生石膏、元明粉各六钱 石菖蒲、郁金、杏仁、飞滑石、连翘心各三钱 天竺黄一钱五分 生麻黄、粉甘草各一钱竹叶卷心十五皮。
效果:一剂后背微似有汗,而壮热仍未退。
复诊:脉仍沉细,但欲寐恶烦喜静,此少阴症,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方:杏仁二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熟附片、生麻黄、甘草各一钱 细辛三分 葱白三茎 生姜大片。
效果:仍壮热竟日,至晚得大汗而热退,思食,明日仍有微热不大便,此微热仍在大肠,与调胃承气汤加减为治。
四方:生大黄六钱 只实、黄芩、火麻仁各三钱 粉草一钱。
效果:一剂得通热退,调理而安。
理论:此病本暑热内伏,得秋金之寒气外袭皮毛,因而发为寒温闭郁症也。若早服麻杏甘石汤,可以一剂而解,奈该处医士不明病之原理,竟与桑菊饮,与深热无关,再升之以柴胡,将热毒引至上升,表闭又不能出,所以逆传心包而为痉哑诸症也。热病变化多端,在人深思考虑耳。
治病须根据病原,细审病情,方能得手。手厥阴之温病,亦有因寒而发者,必细询初起时发热恶寒,此由表邪传入也。于芳香开窍中加以透表药,薄荷是也,开窍后仍壮热无汗,即用麻杏甘石汤亦可,若见脉沉细壮热但欲寐,此少阴之窍未开,非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可。仍温病之内传,与伤寒之直中不同,温病内传,即见谵语狂乱发痉循衣摸床,或声喑不识人舌黑面赤壮热,伤寒直中,变有声哑不识人者。其症候多不壮热发痉面赤,只欲寐脉细沉耳,久历其境者,自能分辨也。
方论:首先因热逼心包,故以石蒲、郁金、沉香、麝香、梅片、天竺黄以开窍而逐秽。黄芩、川贝、元明粉、竹沥等清热而化痰,龟板通络而解痉,人中黄解热也。内闭既开,表邪未散,而热势总在,故以麻杏甘石分解其在表之寒热。同时又以滑石、元明粉分利其伏暑,盖初剂服后,虽心窍开张,而热浊之余邪总在,乃用连翘心以清心包之余热,石蒲、郁金以化未尽之余浊,庶内外可翼肃清。然犹有寒迫少阴尽遽未出者,三方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散少阴未尽之寒,加白芍以防其过烈。寒去后余热不免又起,四方再用调胃承气汤,并加火麻仁以增液,俾热毒易于外出也。
病者:家之美之弟年九岁。
病因:始因寒热,不甚著意。
病候:至晚忽然声哑发痉,壮热无汗。
诊断:时近二更,迫而叩请愚治,愚诊断沉而细数,谓之曰,此?温热逆传心包症也。
疗法:与芳香开窍,仿紫雪牛黄至宝之遗意。
处方:生龟板五钱 元明粉、生赭石各四钱 蒌壳三钱石菖蒲二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天竺黄一钱 茄楠沉、上梅片各一分当门子一厘 竹沥半杯冲
效果:一剂而苏,吐亦止,惟壮热未退,此内闭已开,表热未除。
接方:黄芩、前仁、飞滑石、竹茹各三钱 黑山栀、白芷、蒌壳、杏仁、楂炭、连翘各二钱、薄荷、人中黄各一钱五分 灯芯草一札 效果:一剂而安
理论:温热逆传心包,其感受原因,当分两种,一直接的,一间接的。直接的原因,由人本气过虚,温热之毒,长驱直入,内犯心包,是非芳香逐秽,不足以驱除病毒,本症是也。间接的原因,由医误用升散,如柴胡、升麻及过辛之味。将浊邪引入心包,下症是也,亦当以芳香化浊,苦寒逐热明此两种意义,则治逆传不难矣。
方论:首方以石菖蒲、郁金、蒌壳、天竺黄开心窍逐恶血,沉香冰片麝香之香窜,逐秽通诸窍,元明粉之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生赭石镇诸逆而勿使恶毒上攻,竹沥化燥痰而清虚热,生龟板通筋而定痉也。次方以清热解毒为主,故不用芳香,亦不用镇定,只取蒌壳、杏仁以开心胸,连翘、滑石、竹茹、灯芯以清余热,人中黄以解余毒,薄荷以散表邪,楂炭以消内滞,均面面俱到也。
古方紫雪丹牛黄丸至宝丹,用犀角羚羊、金箔衣重贵之品,制以金锅。而乡间贫苦者,不易购买。愚问世三十余年,犀角羚羊,用时绝少,以乡肆中无此真品也,古方俱在,变通在人,岂无犀角羚羊,即不能愈病哉。
病者:家和清,年二十余。
病因:病温热,医与五苓散,五服而病发狂谵不能起,危甚。
症候:频求热饮,二便不约,谵语昏睡善哭。
诊断:请愚诊之,六脉洪大无伦,舌无苔,纯红嫩薄,以手扪之,?宛如风干猪肝状,此亡阴症也。
疗法:方与加减复脉汤。
处方:元参四钱 生地、寸冬、黄柏、火麻仁各三钱当归、阿胶各二钱 鲜石斛一钱五 炙草一钱 冰糖二钱 大红枣三枚
效果:一剂恬然安睡,彻夜不醒,次日脉仍如前,惟舌边稍有润色。
接方:去黄柏、当归加龟板四钱 生牡蛎二钱 杭芍一钱五梨汁大匙
三方:去牡蛎、元参、生地,加肉苁蓉四钱 羚羊角三钱冬术、知母各二钱 杜仲一钱
效果:服至四剂,而舌上津回,饮食始进,稍能起坐。但脉仍洪大无伦,谵语不减,善哭,状类痴愚,其父母忧之,恐成废疾。愚曰,此神经过受刺激,已无营养,一时不能平静,必稍调养时日,方可告痊。哭者肺声为哭,肺气虚也,与四君子合元麦地黄汤,加龙齿辰砂而愈。
理论:此症本属温热,医者误作湿治,数用五苓散,利其固有之阴津。扬其已盛之邪热,阳愈亢而阴愈消,遂现频求热饮,二便不禁之阳极似阴之一种反应。夫热病何以反求热饮,因阴液不夺,阳无营养,故求类我者为依附。取同气相求之义,舌干薄无液,是阴液不能上潮,是二便下夺为下竭上厥之预兆。愚曾在孙镇视龙人久痢亡阴症,舌亦干蒌无津,与此舌同类。其时冯尧臣先生力求愚方,愚以阴液告竭,必无生理。甫一出门,其人即死,可见此舌固亦危甚之症象也。
发狂谵语撮空,有虚实之分,实者必盛气凌人,或詈骂不避亲疏,或脱衣径走,或逾通上壁,在伤寒阳明府症多有之。温热入胃(吴鞠通为中焦温病)亦多见此症,乃大实之候也。此时肠中必有燥矢,二便必结涩不通,三承气汤可选用之,此症虽谵语撮空,而卧床不能起,语言荒唐无力,或昏睡善哭,二便溏利而不禁,可断为亡津?而非实症也,津亡而神经无所营养,虚热荡漾,故现神识昏昧,而澹语撮空也。
或问谵语发狂,凡热病多有之,何以病愈旬日,能起坐饮食,仍谵语不休也,答曰,此脑神经关系也。人之知觉运动,悉出于脑神经,神经中枢,即属延髓,今延髓中之灵敏营养素,始为温邪炽灼。既为五苓渗利,其延髓中无水上滋,内形枯涸,故神经失其知觉作用。今服药后,各官能各组织,得其营养而复旧,惟延髓在最高之部,仍未得到沾濡,故虽他病全愈,而神经仍恍惚也,必待他部营养充足,而后精液方溢于脑。庶脑液得养而神明始出矣。
方论:此病为亡阴症,阴亡而阳无所附,故亢于上而为澹语撮空,非实热也。阴亡者当益其阴以配阳,庶阳不亢越,阴亦不下脱也。元参、生地、麦冬之甘寒,所以救阴液而滋涸竭之阳也。黄柏苦寒,泄肾火。当归、阿胶养阴液而保肺,所以治善哭也。石斛、麻仁滋润胃液,吸取余津上潮,则舌自润耳,此即加味复脉汤。治阴虚阳旺欲致脱绝,舍此无他法也。
次方加龟板牡蛎介类潜阳固阴,亦二甲汤之遗,夫阳亢于上而见谵语撮空,阴陷于下而见二便溏利,又舌干无津,虽有元麦地解之甘润存阴。若无固涩之药以撮合之,则飞者自飞,陷者自陷矣,故二甲不可少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