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

【医家】赵炳南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郁、气滞、脱疽、慢性骨髓炎、下肢疼痛、疼痛显著、疼痛加剧、肾阳不足、气血两亏、肺结核、脉沉伏、脉沉细、舌质红、肾阴虚、舌苔黑、大热、呻吟、肾虚、溃烂、久病、畸形、寒凝、疽、湿、虚、
【内容】
郭某,男,43岁。
住院日期:1962年11月7日。
主诉及病史:左足中趾、右足小趾,因战争负伤,患趾部分已坏死脱落;左手3、4、5指因溃破坏死,3、4指远端已行截除术;右下肢疼痛,夜间尤甚,今年八月因洗澡修脚后局部疼痛加剧,趾端溃烂,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病情日益恶化,患足红肿,〓趾腐烂范围日益扩大,终日剧痛,抱膝呻吟,每日只能坐睡1~2小时,故住院治疗。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右〓趾湿性坏死,截指,趾畸形,合并右上肺结核硬结期。
诊查:舌苔黑而厚,舌质红。脉象沉细,左足趺阳脉沉细,右足趺阳脉、太溪脉未扪及。
辨证:屡受风寒,阳气受损,血涩气滞,郁久化热,耗灼阴津而致脱疽。
治法:养阴解毒,佐以通络。第一阶段(1962年11月7日至11月26日共19天):经脉久闭,郁久化热,毒邪炽盛,串腐坏死,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托毒。
处方:当归10g金银花15g元参10g地丁15g野菊花15g石斛15g丹皮10g黄芪10g党参10g牛膝15g生甘草10g外用1%链霉素水溶液纱条外敷。经过治疗,十天后每日可入睡5至6小时,疼痛显著减轻,胃纳日渐好转,患足红肿消退大半,腐筋烂肉大部脱落,疮面分泌物减少。第二阶段(1962年11月26日至1963年2月6日共73天):毒邪已解,腐肉大部已除,但腐骨未脱,再以养阴扶正,佐以温通活血托毒为法。
处方:石斛15g赤芍10g金银花15g炒皂刺10g白芷6g甘草10g川牛膝15g白芥子6g人参面(分冲)3g外治法同前。经服上方药加减,一个月后(12月底)太溪脉隐可触及,病足转温,夜间疼痛减轻,入睡如常。疮面嫩肉新鲜,死骨暴露趾端约1.5cm,疮缘形成角化瘢痕。每日换药随时清除残存坏死组织。11月29日趾甲脱落,至1963年1月14日开始加服象牙面每次3g,每日2次,冲服。1月24日,暴露在〓趾远端死骨松动,自然分离脱落,断端基底已见薄层肉芽组织,活体镜检为角化上皮及扁平上皮。第三阶段(1963年2月6日至3月8日):毒秽已除,久病气血两亏。法以双补气血,温经回阳。
处方:黄芪10g大熟地15g赤白芍各10g党参10g白术15g当归10g牛膝15g白芥子10g茯苓10g甘草10g外用药同前。2月23日经服上方药十七天后,疮面完全愈合,疼痛消除,患足皮肤润泽,并见毳毛新生,残存甲根逐渐生长厚甲,太溪脉沉伏。至3月初,精神日佳,胃纳好,二便调,已能下地活动。×线摄片右〓趾第二节趾骨骨质正常,断端边缘不锐利。继续观察到1963年3月8日,临床治愈出院。追踪一年半,局部愈合良好,趾甲覆盖,病变稳定未见复发。
按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特别是对Ⅲ期坏死的病变,西医多采取高位截肢。本例患者未作手术,用中药治疗,使暴露右〓趾的死骨脱落,坏死疮面愈合,效果比较满意。赵老认为本病多由于肾虚外受寒湿而致。因为“肾主骨”,肾阴虚则髓空骨质失养,肾阳不足则阴寒湿邪乘虚而入,以致气滞血凝,经络阻隔;又因病久元气损伤,阴血亏耗,体质日衰。阴寒湿邪郁久化为毒热,致使患足焮肿,肉腐筋败,朽骨暴露,气阴被耗。所以在第一阶段用养阴解毒为主。方中金银花、地丁、野菊花、生甘草清热解毒;当归、牛膝补血活血;石斛、丹皮、元参养阴凉血;黄芪、党参补气托毒。服药10剂后毒热渐减,正气有所恢复,疼痛减轻能入睡。然本病的实质是由于阴寒凝滞脉络而致,所以第二阶段佐以白芥子、炒皂刺、白芷温通托毒,并配合服用象牙面。10天后朽骨松动,自然分离而后脱落。最后第三阶段,以双补气血、温经回阳为主,方中未用大温大热之剂,而以补气血扶正为主。在朽骨暴露的第二阶段,是否需要做低位截趾是有争论的。而赵老坚持尽量不要截趾,使用象牙面脱骨称之为“脱骨疗法”。他曾回忆在早年行医时,遇一盆疽患者,腐肉塌陷,朽骨暴露,久治未愈,在查阅《本草纲目》时,他发现象牙有“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的记载,若有所悟。因其甘寒无毒,且有拔毒生肌之功,所以在补气托毒的基础上加服象牙面,结果朽骨脱落疮面愈合而愈。另外,服用象牙面后,不但朽骨可以脱落,而且往往是与具有生机的骨质自然脱离,健侧端表面还有自然修复的趋势。“脱骨疗法”不但适用于“脱疽”,而且适用于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形成者。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