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薄白、脉细、郁、疫毒、湿

【医家】张云鹏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苔薄白、脉细、郁、疫毒、湿、乙肝、嗳气、痛、结石、热利、胃炎、头晕、肝炎、腰酸、肝功能异常、肝郁化火、皮肤瘙痒、食后恶心、肝阳上亢、上焦之火、胁下肿块、湿热内蕴、瘀血内滞、湿热并重、脉细弦、舌尖红、右胁痛、腹胀、胀痛、肝火、欲吐、肝著、瘀血、梦多、目涩、胸闷、滞气、燥、瘀、
【内容】
杨某,男,34岁。初诊2007年4月25日。
主诉:发现乙肝1月余。
患者于2007年3月1日外院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2007年4月23日检查HBV-DNA 1.04×104。

现症:肝区不适,左胁下按之隐隐作痛,头晕,尿中泡沫多,腰酸,眠安便调。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肝疫。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辨证:疫毒内蕴,湿热并重。
治法及方药:清解疫毒,利湿化浊。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钩藤30g(后下) 葛根30g 夏枯草15g 佛手20g 炙鸡金10g 苏梗10g 八月札15g 延胡索10g 桑椹子20g 14剂


二诊(2007年5月16日)5月2日复查肝功能提示正常,三酰甘油、胆固醇正常,血小板92×109/L,B超提示肝损。小溲泡沫多,左胁下隐痛胀,餐后嗳气,无泛酸,夜寐有梦。近2月体重下降4kg,精神可,偶有胸闷。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连翘15g。14剂。
三诊(2007年5月30日)近日因腰酸至外院B超示:前列腺增大,左肾小结石。2007年5月25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药后嗳气缓解,但胃脘灼热感,寐中梦多。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3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芍15g 佛手15g 黄连6g 蒲公英15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茯苓30g 14剂
四诊(2007年8月28日)6月29日测肾功能正常,甲胎蛋白正常。8月13日检查:总胆汁酸26.8μmol/L,乙肝基因分析未有分型,PCR<1000。肝区不适,体乏,腹胀,后腰伤痛,眼目酸胀模糊,关节胀痛。夜寐颈部出汗,眠浅尚可。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陈30g 菊花10g 14剂

五诊(2007年10月30日)肝区作胀,牙龈渗血,寐梦,出汗目涩改善。舌质尖红,苔薄白,脉细。
原方加田基黄30g、延胡索10g。14剂。


六诊(2007年12月26日)12月1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其中总胆红素19.9μmol/L,乙肝病毒核酸定量PCR<1000,HBV-DNA正常。B超提示:肝内脂肪浸润,伴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肾B超示:前列腺增大,双肾结晶或小结石,3mm×3mm。昨食后恶心欲吐,嗳气,无泛酸,寐不安。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细。

丹参10g 郁金10g 白花舌蛇草30g 苦参10g 夏枯草15g 连翘30g 赤芍15g 佛手10g 黄连6g 茯神30g 金银花15g 玫瑰花6g 淮小麦30g 茵陈30g 延胡索20g 金钱草30g 炙鸡内金30g 合欢皮30g 竹茹6g 旋覆花9g 14剂
【按语】患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月余,HBV-DNA复制,本案因感受疫毒之邪,肝脏气血郁滞,著而不行。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用手按捺捶击稍舒,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肝著的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患者舌尖红,皮肤瘙痒,夜寐欠安,为疫毒内伏,湿热内蕴,肝郁化火之症,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桑椹子、连翘、菊花、金银花、白鲜皮、夏枯草等清解疫毒,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清热利湿,少量黄连既可清上焦之火,又起燥湿之功,脉细弦为瘀血内滞之象,故用丹参、郁金、赤芍活血化瘀,苏梗、佛手、八月札、延胡索疏通肝络,以达到消散瘀血滞气,恢复肝络气血运行的目的,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防突变的作用。患者头晕明显,考虑肝阳上亢所致,故加用钩藤及葛根平肝潜阳。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利湿,清泄肝火,平肝潜阳之功。治疗半年余,患者HBV-DNA正常,且肝功能维持正常,实乃中医辨证论治之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