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喘、痰多、五脏、气喘、
【医家】金实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喘、痰多、五脏、气喘、咳嗽、痉、肺气上逆、咳喘痰多、不能平卧、肺气肿、脉滑数、咳痰喘、苔薄白、感冒、发热、寒热、咯血、呕吐、润肺、食少、外感、胸闷、咽痒、内伤、燥、湿、虚、瘀、
【内容】
王某,男,60岁,已婚,农民。
初诊:1996年4月1日。
主诉:咳嗽、气喘、痰多,反复发作已有10年,冬季为剧。
诊查:顷因感冒诱发,咳喘痰多色白,夜间不能平卧,胸闷食少。苔薄白,脉滑数。胸片诊断为慢支、肺气肿。
辨证:肺气上逆,痰阻气道。
治法:降逆肺气,平喘化痰。
处方:旋覆花10g(包)炙苏子10g炙紫菀10g炙冬花10g佛耳草10g杏仁10g广地龙10g黄芩10g清半夏10g茯苓10g化橘红6g炙僵蚕10g甘草6g 3剂
二诊:4月4日。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痰易咳出,效不更方,续上方3剂,以资巩固。1周后随访,咳痰喘皆平息如常人。
按语:肺属上焦,位居胸中,处于五脏的最高位,为五脏之“华盖”,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气贯百脉,而连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因此,无论邪气客肺,还是脏腑内伤及肺,均易使肺失宣肃而咳嗽、咯痰、气喘。方中旋覆花、苏子降气化痰平喘;紫菀、冬花润肺止咳祛痰;杏仁、佛耳草、黄芩宣肃肺气止咳;法半夏、茯苓、橘红理气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炙僵蚕、甘草祛风解痉,解毒利咽,化痰平喘。诸药合用,共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若外感风寒,去黄芩加荆防以疏邪散寒;发热加双花,连翘或知母以解毒泄热;痰多加大贝母、冬瓜仁以祛痰;咽痒加蝉衣以解痉利咽;夹瘀加丹参、当归以活血通络;咯血加白及、煅花蕊石以止血;咳而呕吐者加炙枇杷叶以止咳;阴伤加沙参、麦冬以养阴;体虚易感者,加玉屏风散以补肺益脾,扶正固本。除运用汤药,吴老还善用外治法,常用的如发泡疗法:取斑蝥、白芥子各20g,分别研成细末,和匀,以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状,装盒备用。用时取麦粒大一团,置于2cm×2cm胶布中心,贴于有关穴位上。第一组穴:定喘、肺俞、天突;第二组穴:身柱、膻中、大杼、命门;第三组穴:肾俞、足三里、身柱。发作期用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替;缓解期用第一组和第三组穴交替;痰多者加丰隆。7天贴治一次,4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