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瘀、虚、痹、心绞痛、
【医家】赵冠英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胸闷、瘀、虚、痹、心绞痛、痛、脉细涩、舌质暗、苔薄白、心悸、舌脉、胸痛、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暗淡、脉络痹阻、神疲乏力、神疲懒言、大汗淋漓、气血失调、胸痹心痛、心悸不宁、心悸胸闷、心脉瘀阻、心肾阳虚、手足不温、形体肥胖、脉弦滑、舌苔白、气滞、肢冷、痰浊、虚损、血瘀、老年、寒凝、瘀滞、不寐、气短、郁、
【内容】
王某,男,54岁。
初诊:1973年6月25日。
主诉及病史:胸前痛、胸闷一年余,每在活动或紧张时发作,每次发作约数秒至十余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近三个月来发作胸痛胸闷加剧,出现胸骨柄后绞痛,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曾先后两次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此次又因出现上述症状于1973年6月21日住院。
诊查:形体肥胖,神疲懒言,手足不温,动则气短,心悸不宁,夜不安寐。舌质暗淡,舌苔白,脉弦滑。血压120/80mmHg,心率70次/分,心律齐,心音弱。心电图检查:ST段Ⅳ、aVF上升,aVL、V下降,T波倒置。
辨证:胸阳痹阻,心脉瘀滞。
治法:宣痹通阳,活血化瘀。
处方:瓜蒌30g桂枝10g赤芍15g红花12g丹参30g党参12g郁金9g元胡9g石菖蒲15g三七粉1.5g(分冲)5剂
二诊:服上方药5剂,胸前痛锐减,大汗已止。但胸闷、肢冷、心悸不寐及舌脉未变。此阳气未复,气血鼓动无力之故,重以温阳通痹之剂,加熟附片12g。再进药10剂。
三诊:药后心绞痛偶作,手足转温。仍自感神疲乏力,大便偏干。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此为心肾阳虚之候。上方再加仙灵脾8g、肉苁蓉15g,连续进药20剂。
四诊:体力渐复,大便已调。胸痛未作,仍时有心悸胸闷。舌脉同前。阳气已复,但血脉未通,加川芎15g、炒枣仁15g。又进药20剂。
五诊:诸症俱愈,只在活动多时偶有胸闷,心悸减,寐稍差,食纳佳,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拟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养心安神法。
处方:熟附片6g桂枝6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石菖蒲15g党参12g茯苓15g炒枣仁15g麦冬15g百合15g三七粉1.5g(分冲)上方药服用三个月,症状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
按语:胸痹心痛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为本,以六淫七情之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造成脉络痹阻不通为标,故本病为本虚而标实之证。临证时辨清标本至为重要,不但要针对标实除病邪,而最根本的是应当调治本虚。一般治标宜通,治本宜补。当心绞痛发作之时,急治其标,多用通法;待病情平稳,缓则治其本,应用补法为主,兼顾其标。本例患者因阴寒之邪上乘胸阳之虚,引起心脉瘀阻而致病,体现了邪实正虚的发病机理。寒者温之,瘀者行之,治疗时必须两者兼顾。因此在其心绞痛发作时,先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法治其标。方中瓜蒌、桂枝、熟附片温通心阳;仙灵脾、肉苁蓉温补肾阳;党参养心气;赤芍、红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