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压痛、咽痛、抽搐、气不
【医家】刘冠军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痛、压痛、咽痛、抽搐、气不足、鼻塞、舌苔薄白、感冒发烧、感冒咳嗽、面色淡、发烧、感冒、结节、咳嗽、冷感、脉虚、指痛、气虚、上午、身冷、流涎、虚、
【内容】
食指抽痛
刘××,男,13岁,门诊462号。1975年4月19日上午9时初诊。
主诉右上肢抽搐、疼痛2天。
病史患者于4月14日患感冒发烧,咳嗽咽痛,经治好转,17日夜晚,突然身冷,随即发生右上肢抽搐,疼痛,每抽时自觉右食指发凉,抽痛沿食指呈一带状直达颈部,痛连项背,兼有鼻塞、咽痛,经区卫生院治疗内服汤药,抽痛未止。现每天抽痛2~4次,时间不定,每次抽痛时间约持续5分钟左右,食指喜暖怕凉,患者经常用左手握住食指,使其温暖,以防止抽痛发作。
检查体格中等,肌肉不丰,面色淡白,右颈有枣核大结节2个,活动无压痛,咽部稍有充血。体温36.8℃,脉来沉弱无力,舌苔薄白。诊察中,患者突然叫痛,抽搐发作,出现右上肢向内侧弯曲,活动受限,患者告抽痛从食指内侧开始,自觉食指发凉,所指痛处为沿第2掌骨,经合谷至曲池,上肩髃,直达颈部天鼎穴,并向后伸展到大椎穴处,自诉好象一条带子抽痛,经测量抽痛中心带,下宽(指肘腕部)上窄,最宽处约为1.5cm,抽痛在肘部,肩部呈向四周扩散范围约3cm左右,指压检查,发现合谷、曲池、肩髃等穴均有明显的压痛,大椎穴处亦有压痛,但不明显。当时用经络测定仪测定体表电阻,商阳穴左为9μA,右为4μA,原穴合谷左为12μA,右为7μA,痛侧痛点(曲池、肩髃)电阻均比健侧高3~6μA。发作全过程,均无直视、流涎等症。
诊断食指抽痛,大肠经脉虚寒抽痛症。
治疗温通大肠经气。
取穴:患侧合谷、曲池、肩髃。
操作:麻胀针感向上伸展缓慢上行,直达颈部天鼎穴,并向大椎处放散。针感所到处,抽痛停止,压痛消失,留针15分,加温针曲池而去。次日再诊,自述针灸治疗后,抽痛停止,未再发作,仅在夜间患肢有冷感,但没有抽感。经络测定:结果表明,商阳左为9,右为7,合谷左为17,右为15,病侧痛点与健侧皮肤电阻差异不大。单针合谷,用捻转法,当用逆时针方向捻转时,针感沿大肠经,呈一带状,宽约1cm,缓慢上行,直达大椎处,复在迎香接刺一针,发现针感延伸到颈部天鼎,与大椎麻胀带仅差3cm即能相接。三诊:针刺后抽痛完全停止,食指着凉也不再发抽痛;经络测定;井穴左为9μA,右为9μA,原穴左为17μA,右为16μA,左右皮肤电阻接近平衡,抽痛已愈。后经2周追访,右上肢抽痛未再发。临床治愈。
按语患者首患感冒,次即发生沿大肠经抽痛,这表明了该患者素日体虚,经气虚损,因而表病及里,由于肺经支脉,从手腕侧列缺处,一直走向次指内侧,出于指端和大肠经相连,而大肠经脉,是向下进入缺盆,联络肺脏。先患感冒咳嗽,咽痛发烧。足可证明先病在肺,次发食指怕冷,沿经抽痛,是因大肠经气不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邪气循经相传。同时大肠经气不足,必病沿经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患者抽痛及针刺感传的麻胀均缓慢沿经上行,这点也极符合大肠经的经络现象,所不同处在于抽痛仅达颈部天鼎穴附近,然后向大椎处伸展,未达面部鼻旁,加刺迎香,针感下达颈部天鼎,虽未和前者感传相连接,然而鼻塞已通,足可证明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