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短、心悸、食后、面色
【医家】夏锦堂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心悸气短、心悸、食后、面色萎黄、胃脘胀满、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肢体倦怠、脉细数、面色红、舌质红、苔薄白、多梦、食少、胸闷、胀满、劳损、健忘、失眠、虚、
【内容】
李某,女,70岁。
初诊:1990年3月20日。
主诉及病史:患心悸已有40年之久,近一个月来病情加重。心悸气短,胸闷,失眠,多梦易醒,健忘,肢体倦怠,食少,食后胃脘胀满,大便稀且不成形。
诊查: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经心电图检查为心肌劳损。
辨证:气血双亏,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处方:党参12g茯苓12g炒白术10g炙甘草9g炒枣仁18g当归12g炙远志10g夜交藤18g柏子仁12g莲肉10g白芍10g五味子6g 6剂
二诊:药后心悸气短好转,饮食增多,食后胀满亦减轻,睡眠较酣,但大便仍不成形且日行3次。脉象、舌苔同前。心神得养,脾运未健。上方加淮山药12g,继服6剂。
三诊:连进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品。心悸气短基本消失,饮食正常,夜寐已酣,大便成形,日行一两次,自觉身有力,面色红润,精神亦随之好转。属在高年,气血渐衰,仍当调养心脾,以善其后。
处方: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淮山药12g当归10g白芍10g五味子3g炒枣仁10g炙远志10g莲肉10g 6剂
按语:心悸之疾,有虚有实。本例久患心悸,又属高年,心神失养征象颇为突出,故用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及归、芍以养血安神。然其根源在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奉养心神,以致心悸气短,久而不愈。因此,治法以参、苓、术、草、山药等健脾益气为主,力求恢复脾胃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敷布,则全身得养,心神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