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郁、虚、积、湿、瘕、寒

【医家】柳宝诒
【出处】柳宝诒医案
【关键词】疟、郁、虚、积、湿、瘕、寒热、耳聋、腹胀、痰浊、瘀热、腹满、疟疾、舌苔光、太息、咳嗽、发热、湿痰、内热、口渴、舌苔白腻、头晕耳鸣、左脉弦、阳明热、苔灰、中气、汗少、暑湿、温疟、纳可、遗泄、久疟、积滞、食积、痛、燥、疳、攻撑作痛、舌苔黄腻、肝脾不和、溃流黄水、舌苔黄薄、舌苔白厚、舌苔光剥、阴液亏损、口中甜腻、口渴引饮、左关脉浮、周身浮肿、正虚邪实、口渴烦热、余邪留恋、脘腹胀闷、脉细弦数、脾肺气虚、阴虚发热、但热不寒、胸脘痞闷、形寒肢冷、脘腹作痛、脘腹胀满、瘀热阻络、脉弦滑、面色黄、左脉细、左脉沉、右脉虚、大
【内容】
王。此证先发痧疹咳嗽,伏邪发于肺胃之病,因食生冷,即泻痢数日。肺胃之邪,就此清肃。其中又有一层伏邪,郁结于少阳厥阴者,至晚即发寒热似疟,少腹块痛,缠绵至今,已月余矣。刻视形体疲乏,耳聋神呆,小水浑赤,右脉虚数,左脉弦数,种种见症,皆邪陷血室,瘀热下郁,正气不支之象。惟苔灰唇焦,而舌淡不华,是瘀热阻络,营气不得外通所致,未可因此误认为寒湿也。现病情已棘,舍疏通瘀热,别无挽救之方。姑拟疏泄厥阴,佐以扶正托邪。
鲜生地生姜绞汁,拌炒 金铃子酒炒 延胡索醋炒 丹皮炭 归尾 丹参 广郁金 西洋参 青蒿 黑山栀
另:酒炙大黄炭 琥珀屑 二味研末,用台参须煎汤送下。
二诊:昨与扶正托邪,清泄瘀热,得大解溏黑者数次,神情较爽,耳聋略聪,腹块稍和,左脉趋缓,邪机渐有松达之象。拟方仍宗前法增损。
鲜生地生姜绞汁,拌炒 炒丹皮 青蒿 白薇丹参 郁金 全当归 赤白芍各酒炒 鲜藕煎汤代水 黑山栀
另:酒炙大黄炭 琥珀屑 二味研末,用台参须煎汤送下
何。冬时邪气伏藏,蒸郁化热,阴分先伤。春反阳气外泄,里热随之而出。为咳嗽,为温疟,缠绵数月,阴气愈伤,而邪机愈恋,势恐阴伤不复。古人治伏温之法,不外存阴透热。兹仿其意以立方。
小生地豆豉同打 丹皮炭 青蒿 淡黄芩酒炒 白薇白芍酒炒 荆芥炭 生甘草 蛤壳 茅根肉 枇杷叶
章。暑湿粘腻之邪,伏于募原,发为秋疟。五六日来,头汗多呕。邪机在胃,不得通泄。舌苔灰浊,舌尖边干。脉象左濡,右弦,而数颇甚。伏邪已得化热,因气机不畅,故不能疏达。刻下偏燥之药已嫌助热,当用芳香透达,兼佐清化
川雅连 半夏 陈皮 茯苓 豆卷 干菖蒲 海南子 佩兰 淡黄芩 滑石 姜竹茹 生枳实
二诊:悬拟,读手示,备悉病状,寒热呕吐均止,惟舌苔仍然浊腻。此外一层已动之邪,得药而解,其内伏之邪,尚郁而未泄。故溺少而赤,口浊仍然。今日大便爽利,已有邪机内动之兆。解后脐下作痛,邪气郁结不舒也。拟方条达胃腑,疏泄邪热。俾得胃气通达,则邪自不留滞。改方附呈,拟用栀豉泄郁伏之邪,泻心除痞结之浊,佐以通调水道,俾郁热有外泄之路,而立意总宜通调胃腑为主。
生枳实 黑山栀 豆豉 川连 黄芩 连皮苓 猪苓 蒌皮仁 半夏 知母 滑石 菖蒲 香稻叶 姜竹茹
加减:口渴加芦根。
马。疟发间日,而胃口清和未病。邪在募原。当芳香疏达。
杏仁 豆豉 蔻仁 槟榔 青皮 淡黄芩 青蒿 半夏 陈广皮 通草 苏叶 姜皮 川朴 荷叶
周。邪留于阴,发为间疟。脉左弦右虚。咳嗽,右胁引痛。肺气不肃,体虚之人,虑其延久。
南沙参 前胡 旋复花包 苏子 桑叶皮各 杏仁 枳壳青蒿 淡黄苓 采云曲 姜皮 枇杷叶
尤。病象间日暑疟,脉象右手弦数,亦与病合。惟面色浮白,目下青紫。乃脾肺气虚,兼有伏热之象。恐疟止后更有转变。方与和中清暑。
豆卷 半夏 川朴 赤苓 块滑石辰砂拌 青广皮各 蔻仁 淡黄芩 知母 白术 生甘草 荷叶 生姜
竺。暑疟间作,而头汗偏多。左脉细数而急,右手带弦。此阳明热气偏胜之证。用辛凉法。
连翘 薄荷 玉泉散包 杏仁 川朴 赤苓 蔻仁 半夏广陈皮 荷叶
吴。三疟不已,复增滞痢腹胀。木邪内克,脾土受侵,邪积交阻。先与疏邪畅气,木土同治之法。
桂枝 柴胡 白芍 鸡金 青皮 木香 槟榔 川朴 六神曲 枳壳 生甘草 生姜 红枣
王。三疟寒热俱重而无汗。脉弦,舌苔白厚。邪伏募原,尚未外达。仿达原法加减。
豆卷 柴胡 桂枝 川朴 蔻仁 槟榔 淡黄芩 知母 花粉 郁金 苏叶 生甘草 茅根 生姜
郑。三疟先热后寒,得汗乃解。 口中甜腻,纳谷不香。脉细弦数,四肢时冷。病由暑热之邪,与新凉湿浊夹杂而发。当从中焦疏化,无求急功。
豆卷 川朴 佩兰 淡黄芩 枳实 郁金 蔻仁 知母 滑石 赤苓 半夏曲 瓜蒌皮 茅根肉
柳。久疟结痞。肝脾两伤,则经失其养。脾虚则湿火下注,足踝以下,红肿不能着地。三阴经气俱虚,邪机流注,非旦夕所能取效。
秦艽 鳖甲 於术 党参 川准牛膝各 炙柏片 柴胡 归身 白芍 苡仁 丹皮 生甘草 桑枝 丝瓜络
二诊:足踝肿稍平,而疟痞未化。内热少汗。邪恋肝脾,营络虚窒。再拟和畅营络,清泄伏热。
青蒿 鳖甲 丹皮 白薇 紫菀 淡黄芩 橘红 全当归赤白芍各 川淮牛膝各 小青皮 鸡内金 木香 细苏梗
盛。 由疟疾而为面浮腹胀,唇燥舌干。疟来时,脘绞呕泻。里伏之邪未彻,而复停食积,脾气重伤。积热内蕴,胃气亦逆,病恐延久致剧。姑与运脾和胃,仿谷鼓法。
小川朴 枳实 莱菔子 连翘 青蒿 淡黄芩 鸡内金 白芍 茯苓 大腹皮 焦六曲 通草 竹二青
二诊:脾疟挟浊积为患,得疏化药稍减。而唇色尚焦,浊苔未净,面色黄浮。仍当和脾清胃。
川石斛 枳实 淡黄芩 连翘 青蒿 广陈皮 鸡内金 东白芍 川朴 茯苓皮 大腹皮 六神曲 谷麦芽各 蔗皮
三诊:脾疟渐止。惟舌苔中心板滞不化,唇色尚焦,面色尚浮。积垢久留不化。仍当和气导滞,清泄积热。
川石斛 淡黄芩 枳实 青蒿 杏仁 茯苓皮 大腹皮 鸡内金 生熟神曲各 砂仁 通草 鲜藕
另:保和丸
吕。疟疾必伤肝脾。今疟虽止而两脏之气血已损而不荣矣。脉象细弱渐数,舌苔白腻,质色不华。偶因劳动,或受外感,疟即复发。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调理之道,养风木以助生发之气,培中土以复健运之本。善后之道,如斯而矣。故不纷纷乱投补剂也。录方采用。
党参 於术 归身 白芍 黄芪 鸡内金 煨木香 广陈皮 枣仁 茯苓 炙甘草 细柴胡 生姜 大枣
某。疟邪未净,四肢痿软无力,且觉酸楚。脉情软数,左手重按更甚。热郁阴伤,风木之气凑之。当疏木养阴。
细生地 归身 白芍 川怀牛膝各 夜交藤 木瓜 刺蒺藜 防风 丹皮 五加皮 北沙参 桑枝
某。病由疟瘕,转而为腹胀。是肝胆木邪顺乘脾土所致。幸水从足跗溃泄,邪有外出之路,不至延为疟臌。但胁与腹胀,俱未得平,病根仍在,疟亦未止。仍拟泄木和脾。
柴胡 冬瓜皮 白芍 归身 青皮 於术 广陈皮 茅根茯苓皮 大腹皮 陈香橼
黄。疟邪伤脾,易挟积滞。因而屡用攻药,又伤胃阴。刻视面色浮白,下唇干肿,舌质前半干肿,后半干红。气液受伤已甚,而脘腹作痛,邪滞尚未清楚。姑与运脾养胃,兼疏邪积。
鸡内金 白芍 木香 砂仁 焦楂炭 川石斛 青蒿 小麦冬 丹皮 白薇 桑叶皮各 枇杷叶
周。三疟多年不愈,左胁结瘕,舌苔黄腻。疟邪与饮积留着。法当先涤其饮积。
巴戟肉 生枳壳 常山 黑白丑各 蔻仁 小川朴 茯苓皮 槟榔 青皮 生姜
黄。疟疾本属风木之邪,疟虽止而邪机未净,内克脾胃则泄泻,下注于肾则遗泄,皆肝木所生之病。拟方泄木坚阴,佐以和中。
柴胡 白芍 於术 黄柏 砂仁 生甘草 牡蛎 木瓜 丹皮 六神曲 莲心 广陈皮 茯苓
王。脾土因久疟而伤,中气虚陷,脘闷便溏,时复形寒,内热气陷,湿注魄门,块硬久而不溃,脉象虚数,右寸浮大而软。脾为至阴之脏,虑其久虚营损。用培土益阴之法。
白芍桂枝炒 炙甘草 於术 归身 绵芪 茯苓 党参 山?药 白苡仁 鸡内金 青蒿 木香 厂陈皮
黄。大病之后,阴液未复,微感外邪,深入阴分。病势如三疟,而发作不甚。仍属阴虚不能托邪所致。午后腹满不和,三阴脏气不舒。病势深重。姑与疏化。
全当归 白芍 柴胡 金铃子 延胡索 青皮 砂仁 广木香 鳖甲 丹皮炭 山楂肉 鸡内金 香橼皮 茅根
柳。疟邪内着于阴络,胁间痞满。近日复感新邪,太阳气化不宣,以致寒热日作,周身浮肿,得汗,小便稍松。外内合邪,病蒂深痼。拟方疏化太阳,先澈新邪。
桂枝 杏仁 带皮槟榔 猪苓 泽泻 桑皮 瓜蒌皮 苏叶子各 防风 陈广皮 通草 姜衣 冬瓜皮
二诊:得畅汗后,浮肿与寒热均减。惟腹满未舒,疟瘕未化。是膀胱之气得行,而肝脾之气未能舒畅也。拟方疏邪和中。
柴胡 白芍 鸡内金 青广皮 带皮槟榔 枳实炭 猪苓泽泻 於术 川桂枝 淡黄芩 六神曲
花。前年伏气化疟,邪留肝胆之部。左胁结瘕,未能疏泄。前因湿积,侵渍长夏,腹满肢肿,是病及脾肺矣。足跗溃流黄水,水有去路,肢肿渐消,而腹满不减。刻诊左脉沉弦,舌苔白腻。至疟作仍有形寒发热之状,其病根之在乎肺脾者自若也。拟方先与温脾化湿,稍佐疏达木郁之意。俟中气输运有权,再治疟瘕可耳。
茯苓 茅术 川朴 桂枝 猪苓 泽泻 柴胡 白芍 青皮 六神曲 冬瓜皮 陈广皮
史。疟发于第四日,是所罕见。近代医书,亦无记载此证。惟《素问》中曾论及之。大旨为气远道深,故较三疟而愈迟。但未出方治,后人靡所遵循。此疟先来时,并不先寒,而平日形寒颇甚,汗少少寐,耳聋胁痞。脉象浮数而弦,左手较硬。合观脉症,悉属热入营阴之候。《素问》以三日发者,邪入于腑,此则四日发者,更深一层。其邪必入于脏,与此病所见诸症,恰相符合。从此论治,似有路径可?寻。三阴各有见症,此病专在厥阴,更兼少阴。在古法中,惟鳖甲煎为最妙,兹拟仿其意而变通之,病属奇而方用圆,在圆机之士,想能领略斯意也。
桂枝 白芍 柴胡 淡黄芩 鳖甲 牡蛎 当归 白薇 丹皮 广陈皮 牛膝 青皮 川芎 炙甘草 首乌藤 茅根
另:鳖甲煎丸常服
二诊:厥阴郁伏之邪,屡经清泄,耳聋较减,左脉较和,而右脉转见浮数,形寒内热日作而无时,精神疲倦而不能振作。邪机由阴转阳,本属松象。惟少阳生发之气,为久病所困,不能畅茂条达,胁瘕不化,是其征也。近因外束新凉而汗少,遗泄频作而腰疼,此又病之随时而增者,与本病不相值也。拟方少厥同治,兼参扶正泄邪之法。
照前方加枣仁、生姜、红枣。
另:鳖甲煎丸吞服
赵。前患疟瘕多年,化而未净,肝阴从此而伤。刻下头晕耳鸣,左关脉浮动不静,肝阳之浮越,乃肝阴亏而不克济之也。木籍水以涵养,古人所以有乙癸同源之论。兹即以此法为调摄之主方。
党参 洋参 熟地 归身 白芍 萸肉 丹皮 杞子 滁菊 砂仁 橘络 刺蒺藜 杜仲 黄柏 炙甘草 麦冬 阿胶
上药为未,同熟地打和匀,加白蜜为丸,盐花汤送下。
诸。每至夜半以后,微寒发热,自足而升,至寅卯后,得汗而解。此由寒热伏于骨髓,至夏令热气内烁,邪机乃随气外发,与《内经》所论温疟,《金匮》所谓脾疟,病源相同。古人以饮食消息之,后人以甘寒养胃法治之。愚意更以养阴托邪法佐之,苟能热减纳加,即为佳兆。
细生地 白芍桂枝炒 丹皮炭 牡蛎 地骨皮 青蒿 牛膝 鲜石斛 洋参 茅根
另:人参煎服。
二诊:昨与扶正达邪,清泄瘀热,得大便溏泄者数次,神情稍爽,耳聋稍聪,腹块稍和,左脉稍缓,邪机较有松达之象。正虚邪实。拟方仍宗前法增损。
鲜生地姜汁拌打 丹皮炭 青蒿 白薇 洋参 黑山栀 丹参 郁金 赤白芍各 当归 藕节
另:锦纹 西珀 研末人参汤下
汤。素体脾阳不旺,湿痰内停,继而木气不舒,郁而化火,复感时邪,发为三疟。一月以来,未得畅汗,其伏邪无从透达,此系气机不畅,湿痰阴遏所致。当先破气疏湿,俾得气畅湿化,其邪可得外达。惟舌苔黄浊,边尖红滑,阴气暗耗,恐其舌苔退后,即起疳腐。渐见阴竭之象,又宜预为设法。鄙见如此,未识有当病机否,录方呈政。
豆卷 金石斛 於术 淡黄芩 枳实 川朴 洋参 赤苓通草 瓜蒌皮 郁金 茅根 二稻叶
二诊:昨进疏浊养阴等法,大便通泄,痰浊有下降之机。惟舌苔光红,口渴引饮。阴液渐有虚涸之象。脉弦滑带郁,气机尚形窒滞,痰浊仍未尽净,养阴之品,尚难遄用。病虽不重,而用药殊难措手。拟法于养阴法内仍参疏化之意,冀得气机流畅,痰浊消化,方可专进补益。
西洋参 金石斛 麦冬肉 鲜生地苏叶同打 淡黄芩 生枳实 生甘草 天花粉 黑山栀 白薇 瓜蒌皮 茅根肉 甘蔗浆
三诊:汗出至脐。上脘之气得畅,胃纳可以渐旺。舌质深红,舌苔光剥,今日较润。阴液有来复之机。惟疟痰之邪,留于阴分,未能尽达;痰浊之阻于腑中,未能清泄。拟方于养阴法内仍当兼理,俾得邪浊尽净,则纳谷渐增,阴液之来源日充,尚何有疳腐之虑哉。
西洋参 霍石斛 生枳实 鲜生地苏叶打 麦冬 通草 瓜蒌皮元明粉炒 白薇 黑山栀 半夏 茅根 蔗浆
四诊:疟疾得止,阴分之邪渐退。大解秘涩,胃气尚未清降也。?中焦之浊气如不清泄,胃内亦不能健旺如常也。拟方清养胃液,降胃泄浊可耳。
西洋参 生地 淡黄芩 霍石斛 枳实 火麻仁 青皮 生甘草 元参 天花粉 瓜蒌皮 茅根 蔗浆
五诊:大便畅行,垢色带黑,浊热渐次下泄。惟舌苔光红,中有裂纹,阴液亏损,非一时可复。刻下胃纳未旺,中焦有形之浊虽降,无形之热未熄。宜与养阴,佐以清化。
洋参 霍石斛 麦冬 元参 知母 生地 花粉 牡蛎 银花 枳实 茅根 蔗浆
六诊:中宫浊热,尚未净化。舌苔光红较润,胃纳未旺,尚无正味。阴液非易生之物,浊热有留恋之机。务须再得清泄,胃纳可以渐增,则阴液可得而复也。
洋参 石斛 知母 花粉 生甘草 枳实 滑石 瓜蒌皮白薇 通草 茅芦根各 蔗浆
七诊:大便虽经畅泄,而浊热尚水尽净,故胃口不能渐佳。舌苔两边,尚有黄浊,余俱光红干绛,阴液告竭之象可知。而养阴之品,尤宜偏投;况疟邪伏于阴分者,亦未一律清澈。拟甘寒清润法,三层兼理。
鲜生地薄荷打 鲜石斛 西洋参 瓜蒌皮 知母 花粉 黑山栀 泽泻 甘草 麦冬 竹叶心各 蔗浆 橄榄 茅芦根各陈粳米煎汤代水。
膏方:
西洋参 北沙参 炙鸡金 麦冬 生地 丹皮 稆豆衣 银花炭 新会皮 川石斛 泽泻 白芍 天冬 生甘草 刺蒺藜熟地 白冰糖、清阿胶二味收膏。
申。但热不寒,谓之瘅疟。古人以桂枝白虎汤,专清阳明,此必有口渴烦热等阳明热象,方与治法相合。此症热来时,头晕耳鸣,烦扰痉掣,全是厥阴热象。是伏邪乘肝阴之亏,即由厥阴而发。《内?经》谓,伏邪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正此旨也。但经文虽引其端,而前贤未尝推论及此,故无成法可师。兹即仿桂枝白虎汤意,而变通之,一面清肝,一面泄邪。用古法者,正不必泥古方也。
羚羊尖 钩钩 丹皮 刺蒺藜 白芍 淡黄芩 首乌藤 青蒿 黑山栀 生甘草 竹茹 茅根
邓。疟邪留恋入阴,想由阴气不充,不能托邪外出。数日以来,或作或止,渐至日中,形寒肢冷,向夜发热,神烦口渴,颧赤唇红,全是阴虚发热之象。今春偶因食物不节,遂使脘腹胀满,里气攻撑作痛。始疑积滞为患,乃屡投消导,胀势转增。所异者,两便如常,频频太息,必声长气畅,乃觉胸脘稍快,否则胀增背汗不能适也。细绎病情,疟邪本是肝胆之病。木邪乘土,则内陷于脾,而脾失升运之职,胃失通降之常,肺气亦因之窒阻。《内经》叙列病状,肺脾两经,均有善太息之文。且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然则此证乃木邪乘土,然疑为虚热虚胀者固非,疑为湿痰食积者亦非也。脉象小数软弦,舌苔根浊。拟方于土中泄木,兼参疏通脾肺之意。
东白芍 枳壳醋炒 细柴胡醋炒 左牡蛎 广郁金 旋复花包 前胡 西洋参 瓜蒌皮姜汁炒 炙鸡金 枇杷叶
二诊:贵恙确系木邪陷于土中,脾肺之气窒而不舒,邪机亦郁而不达。前方仿四逆、逍遥,于土中疏泄木邪,参用通畅脾肺之品,俾气机得以舒达。两服后热象稍平,尚属顺境。姑拟仍取前方之意,略加增损,录方备采。
东白芍土炒 细柴胡醋炒 枳实 丹皮 陈木瓜 炙鸡金旋复花 川连吴萸煎汁炒
以上七味,取四逆,逍遥、左金之意,于脾脏中疏泄肝邪。再加鸡金、旋复,以疏运脾肺,皆必须之药,不可减去者也。
晚热重,加生牡蛎、白薇,以畅肝脾;口渴甚,加西洋参、淡黄芩,以养津泄热;腹痛不减,加大腹皮,另服丹溪小温中丸,广陈皮汤下,以疏肝而消痞胀;太息不止,用枇杷叶、广郁金,以开脾肺之?郁。
金。三疟虽止,而余邪留恋阴分者,未能清泄。数月以来,每值劳倦,即烦热懊憹而无畅汗,是阴分有留邪,固确可指也。肝脾不和,胃气逆而不降,脘腹胀闷,不能纳谷,时或眩晕,呕恶痰涎;大便坚而不畅,每每旬日不行,腑气有上逆之势;而经阻三四月,右尺滑数流动,又似兼有恶阻之象。病情纷错,用药甚难,姑拟疏脾和胃之法为煎方,另拟通腑畅气作丸服,苟得胃气下行,则气通浊泄,诸恙平矣。
柴胡 白芍 枳实 炙鸡金 制半夏 广陈皮 川连 淡黄芩 鳖甲 全瓜蒌 淡干姜 砂仁 竹二青姜汁炒
另:酒大黄 黑白丑 川朴 枳壳 以上四味为丸
刘。内伏暑湿,外袭凉风,病为暑疟。其暑邪伏于募原,其风邪束于经络。或日作或间日轻重,与病机相合。胸脘痞闷,舌苔黄薄,呕恶烦渴,募原之邪入犯于胃腑也。形寒战栗,热若燔炭,经络之邪并争于营卫也。左脉弦数,右关尺重按颇硬,寸部独细,此肺气不畅之象。小水赤少,热郁于三焦也。夫经络之邪当从汗解,募原之邪宜芳香透达,其蕴化为热者宜辛凉清化。于此三法中,相其缓急,权其轻重而治之。三五发后,经邪已达,暑邪已化,只须将胃热一清,疟自止矣。刻下用药,三层并到,而以达原为主。
杏仁 豆卷 苏叶 川朴 海南子 赤苓 蔻仁连壳黄芩酒炒 知母 滑石 佩兰 广郁金 枳壳 桔梗 芦根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