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咳嗽、痰多色白、肺热咳

【医家】郭中元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咳嗽、痰多色白、肺热咳嗽、咳痰、喘咳、喘嗽、干咳、泻火、小儿肺炎、不易咯出、痰热阻肺、肺失清肃、风热犯肺、脉滑数、舌质红、便泻、咳喘、气短、热结、身热、苔白、外感、抽搐、温病、病后、淋、
【内容】
纪某,女,59岁。
初诊:1991年4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发弊二十多天。病后曾在当地医院化验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经用抗生素治疗5天后,喘嗽稍减,因用药后出现肌肉抽搐而停药,停药3天喘嗽又甚,以致夜间不能入睡。
诊查:体质尚佳,面色微黄,咳嗽气短,频频阵作,胸部憋闷;咳痰色白、量多而不易咯出。舌质红,苔白,脉滑数。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4×10ˉ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
辨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气机不畅,而致咳嗽发憋,证属肺热咳嗽。
治法:清热化痰。
处方:板蓝根30g黄芩10g炒杏仁12g浙贝母15g橘红12g天竺黄15g紫菀15g白前15g鱼腥草15g枇杷叶10g芦根15g元参15g生甘草10g 3剂
二诊:4月22日。服药后,咳痰显著减少,发憋减轻,但仍有干咳。依上方减元参,加米壳10g、冬瓜子30g。再服3剂。
三诊:4月25日。服药后,干咳发憋消失,再依原方继服药3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方系郭氏依据《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清太医院配方》太极丸等方化裁制成。方中以板蓝根、天竺黄、芦根三药为君,以清肺解毒;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火;紫菀、杏仁、白前降逆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橘红理气化痰;甘草泻火和中。全方具有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之功。适用于温热犯肺之喘咳,随证加减得当,常有卓效。例一西医诊为小儿肺炎,系痰热阻肺、肠腑热结,故方中加大黄、元明粉通便泻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泻,故身热、喘咳亦随之迅速消失。例二西医根据化验检查诊为肺部感染,症见咳频、痰多色白,似系寒邪犯肺,易误以温肺化痰之法治之,然白痰亦有属于热者,昔何西池曾云:“辨痰之法,古人以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此特言其大概,而不可泥也。以外感言之,伤风咳嗽,痰随嗽出,频嗽而多,色皆稀白,误作寒治,多致困顿。盖火盛壅逼,频咳频出,停留不久,故未至于黄稠耳。迨火衰气平,咳嗽渐息,痰之出者,半日一口,反黄而稠,缘火上壅,痰得久留,受其煎炼使然耳。”郭氏治疗此案,不为痰多色白属寒之说所囿,而按肺热咳嗽治之,乃使病人迅速获愈。可见中医治病,必须细审覃思,多方参酌,方能辨证确切,用药适宜,收效迅捷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