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不寐、瘀、失眠症、多

【医家】王翘楚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黄昏、不寐、瘀、失眠症、多梦、失眠、痉、入睡困难、瘀热交阻、心烦易怒、肝经风热、精神疲乏、面色少华、脉细微、舌质红、纳少、纳可、月经、苔薄、头晕、头胀、外风、热疮、积、郁、
【内容】
郎某,女,24岁。初诊2008年12月16日。


主诉:失眠半年,加重2周。

半年前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习惯于凌晨一两点就寝。服褪黑素半年,夜寐4~5h,多梦易醒(一夜醒二三次),差时通宵难眠。血压:110∕85mmHg。
现症:入睡困难,夜寐4~5h,多梦易醒,白天精神疲乏,心烦易怒,颈板不适,纳少,大便日行,月经尚调,面色少华。苔薄微黄,舌质红,脉细微弦。
中医诊断:不寐。

西医诊断:失眠症。
辨证:肝木偏旺,瘀热交阻。


治法及方药:平肝抑木,清热化瘀。自拟方。


桑叶15g 天麻10g 钩藤15g(后下) 葛根30g 川芎15g 蔓荆子20g 柴胡10g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郁金15g 石菖蒲10g 焦栀子15g 黄芩15g 赤芍15g白芍15g 丹参30g 合欢皮30g 远志10g 蝉蜕6g 朱灯心3扎 14剂
嘱尊重自然规律,早睡早起。


二诊(2008年12月30日)患者遵从医嘱,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早睡,但夜寐仍差,4~5h,颈板减轻,夜间紧张时手抖。
上方去桑叶、黄芩、丹参,加淮小麦30g、甘草10g、苦参15g、僵蚕10g。连服7日。


三诊(2009年1月6日)上药后夜寐恢复正常,一夜睡7~8h,间醒后亦能很快入睡,少梦,心情平静,白天无头晕、头胀,精神亦振,纳可,便调,面部热疮。


上方加紫花地丁30g,再进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失眠症(不寐)指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的质量不满意,并伴有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或社会功能,持续2周以上者。患者症状符合以上诊断。《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应遵循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睡眠作为人的基本生理功能,随昼夜而变更,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天地阴阳的盛衰消长,致使一日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床活动,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上床休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因此《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患者生活不规律,上床就寝时间较晚,违反了自然规律,错失了睡眠的最佳时间(22点~3点)导致机体平衡失调,肝木偏旺,肝阳浮越于外而不寐。故临床上多采用平肝抑木,清热化瘀法治疗失眠,并嘱患者尊重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方中桑叶、天麻、钩藤、柴胡、煅龙骨、煅牡蛎平抑肝阳,焦栀子、黄芩、赤芍、白芍、丹参、合欢皮、远志、朱灯心清热活血化瘀安神。二诊时患者遵从医嘱,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早睡,夜间紧张时手抖,故加淮小麦、甘草、苦参开胸散结,除烦安神,再加僵蚕息内风,祛外风,配蝉蜕疏散肝经风热,息风止痉,两药相和,有平肝息风止痉作用。整个诊治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将上床时间逐渐前移,坚持早睡早起,逐渐取得佳效,至三诊时,夜寐恢复正常。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