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湿热、慢性骨髓炎、湿

【医家】薛慈民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骨折、湿热、慢性骨髓炎、湿、渗出较多、附骨疽、热利、瘀、舌苔薄腻、肾气不足、肾虚血瘀、下焦湿热、下肢酸痛、气血不足、面色灰、疮疡、内伤、脉细、溃疡、骨痈、浮肿、燥、痛、疽、虚、
【内容】
张某,男,34岁,职员。2007年3月10日因“左下肢骨折后破溃1年余”就诊。
患者1年前因车祸胫骨下段骨折,经外院骨科内固定骨折处,取出钢钉后内踝上10cm处形成溃疡已1年余,四处求医,疮面未曾收口,故来我科求治。

体检:内踝上10cm处有一1cm×1cm破溃,疮面色灰白,肉芽浮肿,疮底渗出较多,探针可及骨质,疮周肤色黯滞,按之较硬。×片示:慢性骨髓炎,未见碎骨。


刻诊:内踝上破溃,深及骨质,渗出较多,疮周肤色黯滞,行走正常,踝关节处酸痛,精神可,纳寐安,二便尚调,舌苔薄腻,脉细。


【诊断】中医:附骨疽(湿热留滞,肾虚血瘀);西医:慢性骨髓炎。


【治则与处方】清热利湿,活血补肾。处方:

蒲公英30g,黄柏10g,忍冬藤30g,川牛膝15g,当归15g,赤芍15g,丹参30g,薏苡仁30g,茯苓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川续断15g,淫羊藿10g,陈皮6g,络石藤15g,苍术15g,伸筋草15g,甘草6g。14剂。

外治:清理疮口去除腐肉以保持引流通畅,予红油膏掺九一丹化腐生新。

〈二诊〉经上法加减内服外治后,下肢酸痛缓解。查体:疮面清洁,肉芽新鲜,渗出液较清。内治:健脾补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处方:
黄芪30g,川柏10g,忍冬藤30g,紫花地丁15g,半枝莲15g,当归30g,牛膝15g,赤芍15g,茯苓15g,白术12g,补骨脂15g,川续断15g,淫羊藿15g,骨碎补15g,薏苡仁30g,甘草6g。14剂。
外治:外治改生肌散或庆大霉素纱条交替每日填塞伤口,保持引流通畅,予红灵酒每日局部涂擦,2次。
【治疗效果】经上法治疗2月后,伤口愈合。后3个月内伤口曾反复两次浅表破溃,再经上述内外兼治终告痊愈。
【按语】慢性骨髓炎早在《内经》中已经有了病名和病因记载,至隋代《诸病源候论》称之为“附骨痈”、“附骨疽”沿用至今。本患者由于开放性骨折,复感邪毒,邪热蕴结,凝滞筋骨为患。患者外伤后,病久体虚,肾气不足,加之邪毒留恋,皮肉腐蚀,损筋坏骨。且内踝疽,生两足内踝近臁处,乃足三阴经脉络循行之处,气血不足而疮疡难以愈合。初诊,邪毒留恋,内治以祛除湿热之邪为主,辅以补肾健脾;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专清下焦湿热;薏苡仁茯苓清利湿热;忍冬藤既清热解毒,又能清经络中湿热之邪;当归、赤芍、牡丹皮活血化瘀;牛膝功擅苦泻下降,既能引药下行,又能活血祛瘀;辅以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川续断等补肾生髓之品。外治法以去腐为主,保持引流通畅。


(薛慈民医案,王琦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