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痰、阴虚、阳虚、舌绛、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虚、痰、阴虚、阳虚、舌绛、脉弦细而数、大便不通、腹中绞痛、脉虚弱、脉弦细、神疲、内消、痰咳、不寐、咳嗽、小儿、腹胀、腹痛、泄泻、疮疡、出脓、肠痈、不眠、燥、
【内容】
石芷卿,骤患腹胀,旬日后,脐间出脓。外科视为肠痈,与温补内托之药。遂咳嗽不眠,腹中绞痛异常,痰色红绿,大便不行。乃延孟英商之。脉弦细以数,舌绛而大渴。曰:察脉候,是真阴大虚之证。芪、桂、归、术皆为禁剂。以甘露饮*加西洋参、花粉、贝母、杏仁、冬瓜子投之,痰咳即安。而外科谓此恙最忌泄泻,润药不宜多服。孟英曰:阴虚液燥,津不易生,虽求其泄,不可得也,乌可拘泥一偏,而不知通变哉?仍以前法,去杏仁、贝母、花粉,加知母、百合、合欢(皮)为方,并嘱另邀老医朱嵩年敷治其外。如法施之,果渐向安。久之,当脐痂落,如小儿落脐带状,脐内新肉莹然而愈。
按:“内消”、“内托”、“补虚”原为外科治疮疡内服药之三大法门,凡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或脓疡溃破,久不收口,脓水清稀,精神疲困,脉虚弱者,皆可用补法。此案脉弦细而数,且舌绛、大渴、不寐,为阴亏津涸。其间确有“虚当用补”者,然而前医不谙阴阳虚实之异,将阴虚作为阳虚而用温补,不独真阴愈耗,反而关住一团痰火,以致咳不成眠,腹痛如绞,痰色红绿,大便不通。王氏根据脉、舌、症状,深知此病必须运用苦甘寒法,先救阴津,结合宣畅气机,清除痰火。乃用甘露饮加减,并邀外科敷治,内外配合,全面施治,遂以获痊。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