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高热、郁、伤寒、高热、
【医家】周平安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外感高热、郁、伤寒、高热、痛、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关节酸痛、寒邪束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周身酸痛、邪入气分、正盛邪实、小便短赤、头痛项强、微恶寒、大便溏、脉滑数、发热、感冒、咽干、汗出、口干、表证、消毒、食滞、寒湿、湿、虚、燥、
【内容】
李某,男,53岁,某农场场长。
初诊:1990年3月2日。
主诉及病史:外感高热8天。今年春节后赴外地商议工作,每日酒肉烟茶不断,1周后返京途中受凉,恶寒发热,周身酸痛,口苦咽干,茶饭不思,体温在38~39℃之间,先后用青霉素、氨节青霉素及解热镇痛西药、柴胡饮、感冒清热冲剂等中西药治疗8天,汗出热减,旋即又升。经胸透、化验,诸般检查皆无阳性所见。
诊查:发热微恶寒,头痛项强,周身关节酸痛,口干苦而黏,咽干痛,不思饮食,大便溏滞不爽,小便短赤,体温39.7℃。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三阳同病,湿食中阻。
治法:表里双解,透清下联用。
处方:仿荆防败毒散合普济消毒饮之意化裁。羌独活各10g防风10g川芎10g薄荷6g(后下)柴胡10g黄芩10g连翘10g生石膏45g(先下)板蓝根15g枳壳10g厚朴10g大黄5g(后下)3剂嘱其上药用冷水6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煎煮10分钟,取滤液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服1剂后,患者身微汗,便通热降;服2剂,热退纳增;服3剂,诸症尽平。
按语:外感高热,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病程短,多属正盛邪实,应尽早祛邪外出。在治外感高热时,常将“透、清、下”三法联用。所谓“透”,就是透邪外出。邪在表者,以辛温或辛凉之品开泄郁闭,疏畅气机,使病邪有外达之路。邪入气分,津气未伤者,仍可开泄上焦,清热透表,使邪外达。邪初入营,仍可透热转气,皆属透邪外出之例。所谓“清”,就是用寒凉之品清泄气分之热,使热直清。清之得当,可阻止邪热内传入营,把住气分关,乃是治疗高热之关键。不管有无表证,均可选用适当寒凉清气之品。所谓“下”,就是用大黄、芒硝之类以泄热通便。本例外感高热,内有食滞化热,外有寒邪束表,初病即呈高热,证属表里同病。单用寒凉之西药或单用辛温解表之中药,均未获良效。俞根初言:“凡伤寒病,均以开郁为先,如表郁而汗,里郁而下,寒湿而温,火燥而清,皆所以通其气之郁也。”透、清、下三法联用,开发邪之出路,迅猛祛邪,而达到顿挫热势的功效,3剂而热退症平,一举成功。近年来外感高热症,单纯伤寒者少,表里兼证多;实证多,正虚者少,当以祛邪为先。祛邪又以开达为要,邪有出路,方能尽去。透、清、下三法分别从不同层次开达邪之出路,故能收到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