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痛、湿、骨节疼痛、风
【医家】董廷瑶
【出处】董廷瑶医案
【关键词】风湿、痛、湿、骨节疼痛、风湿病、舌淡白、发热、头昏、汗多、急性扁桃体炎、脉沉微细、胃纳不佳、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脉微细、舌淡红、便结、阳虚、寒痹、纳少、伤寒、水气、苔薄、乏力、脉细、虚、
【内容】
陈某,女,59岁
初诊(1977年3月22日)
持续发热38~39℃,已二月余,形寒怕冷,纳少乏力,腰腿骨节疼痛,转侧不利。外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以抗生素、激素、抗风湿灵等治疗无效,拟诊“发热待查”。脉象濡细,舌淡红苔薄润。此为风寒湿痹,治以温经通阳,桂枝附子汤加减主之。
附片6克 茯苓12克 川草乌各4.5克
桂枝4.5克 生白术9克 生姜3片
白芍9克 仙茅9克 威灵仙9克
四剂
二诊(3月26日)
热度已退,骨节疼痛亦和,纳食尚少,便结四日,睡眠欠安,脉细形寒,舌转淡白。骨节寒痹初解,表里阳气未和。拟甘草附子汤加味。
附片4.5克 桂枝4.5克 白芍9克
生白术9克 生姜3片 清甘草3克
茯苓12克 川草乌各3克五剂
三诊(4月2日)
体温正常,腰腿不痛,胃纳初动,便下间隔,形体尚寒,头昏汗多,脉微细,舌淡白。仍属表里阳虚,原方出入可也。
炙甘草4.5克 附片4.5克 桂枝3克
焦白术9克 茯苓9克 当归6克
白芍9克 川芎4.5克
四剂
四诊(4月5日)
一般均和,胃纳亦可,关节微痛,两足软弱,脉沉微细,舌淡白。还须温经和阳以治其本,甘草附子汤加味。
附片4.5克 桂枝3克 炙甘草4.5克
茯苓9克 川草乌各4.5克 焦白术9克
赤白芍各6克
五剂
即以本方继续调理而安。
【按】本例之见症为久热不退,形寒怕冷,骨关节疼痛而转侧不利,乃属风湿相搏之证。初方即予桂枝附子汤加减,以温肌表、散风湿,去草、枣因胃纳不佳;加术、苓、芍、二乌、仙茅、仙灵脾以通经去寒、利湿和营。药后热退痛减,纳食尚可,然其证候为表里阳气俱虚,宜予甘草附子汤,大能温经扶阳,加生姜、二乌散寒去湿,白芍、茯苓和里祛湿。此后即以本方主之,诸症向愈而安。其中大便间隔之症,为风湿病中的“大便坚”者(见《伤寒论》174条),不可误认为热而妄行通下;三诊时所见的头昏汗多,在风湿病用白术附子汤类时可能出现,“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通水气”(见论中白术附子汤后文字),不可误以药症不当而易他方。临床实践证明,仲师这些记载是十分真切的;运用之下,果得预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