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斑、出血、皮肤紫、口干、

【医家】王嘉麟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瘀斑、出血、皮肤紫、口干、气阴两虚、气血不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内热、脉弦细、苔薄黄、舌红、乏力、瘀、舌淡红、脾阴虚、出血症、少苔、瘀血、鼻干、口燥、舌脉、脉小、虚、淋、
【内容】
余某,女,72岁。
初诊:1997年2月26日。
主诉及病史:皮肤紫斑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紫斑,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提示巨核细胞生成障碍。曾服用中药调治,病情无明显改善。
诊查:刻诊皮肤紫斑、牙AR渗血、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查体:全身皮肤多处散在瘀斑、肝脾及淋巴结不大。外周血小板41×10ˉ9/L,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正常。
诊断及辨证:中医诊断为血证,属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
治法:益气养阴(血)、化瘀止血、兼补脾阴。
处方:拟当归补血汤合二至丸加味:黄芪18g当归6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生地15g锁阳15g茜草15g紫草15g仙鹤草30g卷柏15g土大黄15g黄精15g山药12g。每日一剂,水煎服。3月26日二诊;服药1个月,皮肤瘀斑散在,无新的出血点,血小板69×10ˉ9/L,口鼻干燥,舌红,苔薄黄干,脉弦细。原方加黄精至18g、生地18g,并加桑椹15g。继服1个月。
三诊:皮肤瘀斑减退,无新的出血倾向,有时乏力、口干,舌脉未变,血小板83×10ˉ9/L,谨守原方,加山药至15g,再服1个月。
四诊:皮肤仅左前臂一小块瘀斑,无出血症状及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小弦,血小板101×10ˉ9/L。原方不变,又服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升至138×10ˉ9/L,皮肤瘀斑消退。仍予原方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血小板正常,疾病痊愈。
按语:本病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气血不足为基本病机。益气养血滋阴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选当归补血汤加二至丸为基本方剂。气血不足、阴虚内热乃至瘀血出血,瘀斑明显者、加紫草、茜草化瘀止血。大剂量生地有免疫抑制作用。锁阳可促进巨核细胞分化与成熟。一般认为,本病在骨髓,与肾关系密切,故常从肾治,尤其在慢性期,多温肾阳、滋肾阴,但部分患者长期补肾,往往无效。若患者除出血外,伴有乏力、口干等症,表现为脾阴虚证,不妨养脾阴,我喜用山药、黄精健脾养阴,收效甚佳。仙鹤草、卷柏、土大黄亦有升血小板作用,临床亦常习用。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