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秋燥、咳嗽、口渴、气喘
【医家】张志远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燥、秋燥、咳嗽、口渴、气喘、喘、不能平卧、舌红苔薄、大便干燥、午后低热、胸闷、喘咳、低烧、发热、汗出、汗多、脉涩、咳喘、便秘、心火、燥结、伤寒、舌红、肾水、湿、痰、虚、
【内容】
孔某,男,45岁。
初诊:1956年10月2日。
病史:病起于1956年9月,已二十余天,咳嗽,气喘,经化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多方中西药调治,不见明显好转。
主诉:咳嗽,气喘,胸闷,夜间不能平卧,自觉以痰出为舒。经服药调治,反增口渴、午后低热、汗多、大便干燥、更衣困难等系列见症。
诊查:舌红苔薄少,脉涩带数。
辨证:秋燥伤金,肺失肃降。
治法:润上泽肺止咳。
处方:地栗18g 海蜇12g 杏仁6g 贝母6g 百合10g 麦冬10g 桔梗6g 沙参9g款冬花9g
二诊: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天。患者复诊,病情依然如故。思之再三,改用喻氏清燥救肺汤加减。
处方:霜桑叶9g 炙枇杷叶15g 生石膏18g 人参粉6g(冲) 阿胶12g(烊化) 芝麻30g 杏仁6g 麦冬12g 甘草3g 射干6g 厚朴3g
三诊:上方日服1剂,连用9剂,发热消失,喘咳皆平,大便已恢复正常。
按语:该案例乃因秋燥致咳成喘。《易?系辞传》言“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而“金位之下,火气乘之”,“燥胜则干”。正如喻昌《秋燥论》所说,燥气犯肺,“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病发之初,误按“秋伤于湿”治疗,盲目投以辛燥药物,致使患者咳喘未除,又添口渴、舌红、汗出、低烧、便秘诸症。初诊处方以《绛雪园古方选注》雪羹汤(地栗、海蜇)加味,虽有润上泽肺之功,却无肃金之用,所以效果不明显。二诊施治,仿照喻氏清燥救肺法则,“补肾水阴亏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中燥结之甚,济胃中津液之衰”,辛甘凉润组方,方中炙杷叶、霜桑叶等“以轻去实”、“沃焦救焚”。同时学习《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方义,汲取《伤寒论》“喘家作加厚朴、杏子佳”奥旨,以清燥救肺汤加厚朴、射干治疗,甘润清降,一举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