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瘀、眩晕、痰、高血压

【医家】汪履秋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头痛、瘀、眩晕、痰、高血压病、寒泻、阴虚阳亢、性情急躁、风火上扰、苔薄黄、脉弦数、舌红、口苦、梦多、风火、目昏、目赤、痛、
【内容】
邹某,男,58岁。
初诊:1991年11月23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高血压病史。近1月来,病情加重,头部剧痛,有抽掣、跳动感,伴有头目昏晕,面赤烘热,性情急躁,夜寐梦多。测血压220/150mmHg,自服复方降压片收效不著。
诊查:苔薄黄,质暗红,脉弦数。
辨证:风火上扰,痰瘀阻滞。
治法:平肝熄风,苦寒泻火,化痰祛瘀,降气利尿。
处方:夏枯草10g钩藤12g豨莶草15g小蓟10g黄芩10g桃仁10g胆南星10g代赭石30g(先煎)牡蛎30g(先煎)车前子15g(包煎)槐花10g 5剂
二诊:11月28日。药进5剂,头痛大减,余症亦明显减轻。血压降压180/120mmHg。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原方继进。
三诊:12月13日。上方又进15剂,头痛、眩晕诸症基本消失,余症亦不显。血压150/90mmHg,黄苔已退,舌红较著。风火之势已遏,肝肾阴伤渐显,当佐滋养之品。
处方:钩藤10g豨莶草15g牡蛎30g(先煎)槐花10g黄芩6g胆南星6g车前子12g(包煎)桃仁10g白芍10g熟地黄12g女贞子10g上方连服月余,头痛、眩晕诸症未作,血压维持在150/90mmHg左右。
按语:高血压病临床多以头痛、眩晕为主苦,以阴虚阳亢型为常见,治疗每采用养肝潜阳之法。对于血压居高不下,同时目赤、口苦等火象较著者,每将平肝熄风、苦寒泻火、化痰祛瘀、降气利尿等法综合投施,其中祛瘀利尿是结合辨病用药,降气是取“气有余,便是火”之意,气降则火自宁。一般数剂药后,血压即可明显下降,同时症状亦显著好转。不过该法只是血压甚高、标实之象较著时的权宜之法,不可久服,以免过剂伤正,当中病即止,并注意扶正固本。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