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肿胀、头痛、湿、喷嚏
【医家】王德鑑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鼻塞、肿胀、头痛、湿、喷嚏、舌淡苔白、脉细、口淡、流涕、舌脉、副鼻窦炎、肺气虚弱、气不足、鼻渊、鼻鼽、鼻窒、压痛、痛、过敏性鼻炎、邪滞鼻窍、慢性鼻炎、面色苍白、流清涕、肺气虚、易感冒、脉弦细、舌淡红、鼻痒、感冒、寒湿、咳嗽、水肿、口干、鼻窍、排脓、苔白、虚、聚、
【内容】
1.慢性副鼻窦炎(鼻渊)
初诊:1990年11月16日。
主诉及病史:鼻塞,流脓涕量多,头痛已5年。近一个月来上述诸症状加剧,遇风遇冷症状明显;眼疼痛,眠欠佳,口淡口干。
诊查:舌淡苔白,脉细。双下鼻甲稍肿大,双中鼻甲肿胀,中鼻道有引流,双眼内眦压痛,前额压痛。×线照片提示:全副鼻窦炎。
辨证:肺气虚弱,邪滞鼻窦。
治则:温补肺气,渗湿祛邪通窍。
处方:北芪12g白术10g防风10g苍耳子10g白芷10g辛夷花10g菊花10g鱼腥草12g土茯苓20g木通15g皂角刺10g每天1剂,连服3剂。
二诊:11月20日。服药后鼻塞、流脓涕减轻,头痛明显减轻,口淡不干。舌淡苔白,脉弦细。检查见双中鼻甲微肿胀,双中鼻道少许引流。
处方:11月16日方去鱼腥草,加花粉15g,10剂。
三诊:11月30日。鼻塞轻微、少涕,无头痛。舌脉如前,检查同前。11月20日方去辛夷花、土茯苓,加太子参20g、生薏仁20g,7剂。患者12月7日复诊,自诉无鼻塞,无流涕,无头痛,检查见双中鼻甲不大,无引流。复查×
线照片提示:较前片明显好转,筛窦、额窦密度正常,双上颌窦密度稍增高,边缘稍模糊。2.慢性鼻炎(鼻窒)陈某,男,26岁。
初诊:1990年12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持续性鼻塞1年余,尤以夜间明显,流白稠涕,量不多,伴面色苍白,易感冒。
诊查:舌淡苔白,脉细。双下鼻甲肥厚、肿胀,鼻黏膜淡红,未见明显分泌物。
辨证:肺气不足,邪滞鼻窍。
治则:补肺益气,通散鼻窍。
处方:北芪25g升麻10g防风10g白术10g茯苓15g麦冬15g辛夷花12g苍耳子12g白芷12g红花10g泽泻12g每天1剂,共5剂。
二诊:1991年1月4日。鼻塞减轻,夜间鼻塞不明显,涕减少,涕色淡白。因感冒有少许咳嗽。舌脉如前。检查见双下鼻甲稍肿大,黏膜淡红。
处方:北芪30g白术12g防风10g苍耳子12g辛夷花10g前胡10g百部12g藿香12g杭菊12g芦根15g每日1剂,连服5剂。
三诊:1991年1月11日。自诉鼻塞已基本消失,无涕。检查见双下鼻甲不大,黏膜淡红,无分泌物。3.过敏性鼻炎(鼻鼽)林某,男,28岁。
初诊:1990年11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鼻塞,喷嚏,流清涕3年,近来加剧一个月。鼻痒,尤以清晨、遇风时发作明显。口淡不干,舌淡红,苔白,脉细。
诊查:双下鼻甲肿胀,黏膜苍白,有少许清稀分泌物。
辨证:肺气虚弱,卫外不固。
治则:补益肺气,固表通窍。
处方:北芪25g白术10g防风10g苍耳子10g白芷10g辛夷花10g僵蚕12g菊花15g五味子10g甘草10g 6剂
二诊:12月5日。鼻塞、喷嚏、流涕好转,鼻仍痒。舌脉如前。检查:双下鼻甲稍肿胀,黏膜苍白、湿润。
处方:上方去僵蚕,加桂枝10g,白芍15g,6剂。
三诊:12月14日。诉鼻塞、喷嚏、流涕基本消失。
按语:鼻渊、鼻窒、鼻鼽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上述三例均属慢性虚性鼻病,属肺气虚兼有湿邪停聚。临床全身辨证属肺气不足,五官局部检查见鼻黏膜颜色较淡、湿润等,均可运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祛风,合苍耳子散祛寒湿、消肿、排脓、止痛来进行治疗,即可收到药到病除之效。另因二方合用性偏温补,故多加用性味辛甘微寒之杭菊以制其温,又取其升清解毒、祛风止头痛之作用;如涕较多,检查见鼻黏膜水肿较明显者,则酌加木通以清利湿浊;如喷嚏频频,则加用五味子以补肺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