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出

【医家】米伯让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出脓、面色晦暗、食欲不振、气血凝滞、大便溏薄、卧床不起、形体消瘦、阴疽流注、面色红、舌质淡、恶寒、汗多、脉沉、败血、排脓、质硬、苔白、阴疽、脓毒、聚、
【内容】
楚某,男,40岁。
初诊:1950年10月2日。
主诉及病史:半月前患败血脓毒症,经切开引流、抗感染等方法治疗,未见减轻。近日来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精神委靡,面色晦暗,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汗多,自觉恶寒,大便溏薄,右下腹及腰背处有约4cm×4cm之包块各1个,质硬,无红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濡。
辨证:此为邪毒结聚,阻塞脉络,气血凝滞所致。
治法:宜温阳散寒,通滞散结,大补气血,托里排脓。方拟阳和汤加人参、附子,内服7剂。
处方:熟地35g鹿角胶10.5g白芥子10.5g麻黄3.5g炮姜10.5g生甘草10.5g红人参10.5g附子10.5g加开水400ml,煎出200ml,煎二次共取400ml,早晚2次温服。另用阳和解凝膏外贴,2日一换。
二诊:服上方药7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出汗消失,饮食、大便正常;腹部包块自溃,流出脓液约200ml;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服上方药7剂。
三诊:服药后背部脓肿自溃,流出脓液约300ml。能自己行走前来就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继服上方药7剂。
四诊:精神正常,面色红润,伤口愈合,症状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继服上方药7剂后,恢复工作。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阴疽流注,病情危重,须防毒气内陷而成险候。故内服阳和汤加人参、附子温补托毒,外敷阳和解凝膏拔毒外流,内外合治,共奏殊功。方中熟地大补阴血,鹿角胶生精补血,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麻黄、白芥子宣通血脉化滞,甘草解毒。加入人参、附子二味,以增强补气温阳托里之作用,可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这种使阴证转阳的治法,是中医治疗阴疽的一大特色。
内容推荐